立夏刚过,柞水县红岩寺镇红安村田地里的药苗绿意盎然,药农弯腰除草,23个中药材大棚沿着通村路一字排开,工人们忙着采苗、包装、发货。
“这几天正是药苗销售旺季,别小看这些药苗苗,它可是我们致富的黄金苗,一棵川贝母药苗就可以卖到两元呢!”5月6日,正在育苗大棚组织工人采收药苗的红安村党支部书记任彩琴一脸喜色,她自豪地说,“最近云南和贵州老客户预订的药苗还没发完,安康和湖北的药商就跑上门催货了。”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红岩寺镇红安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把中药材产业当作充盈百姓“钱袋子”的关键工程来抓,以“产业进村、产品出村、游客进村”为发展思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将农户的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做大做强“高山、林下、省道两侧”三大中药材种植园区,让连翘、黄精、苍术、猪苓、川贝母等中药材在全村遍地开花,让群众种下“苦”药材、过上“甜”日子。
据悉,红安村当前的中药苗主要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种植时间一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育苗后的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深受客商欢迎。今年,中药材黄精、川贝母、白及等大棚育苗23亩,带动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近百名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去年,红安村集体经济依靠中药材育苗收入20多万元。
“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工人采收药苗,一天一个工人能挣100多块钱的工资。有时村上干活人不够,还得请邻村劳力来帮忙。”红安村中药材种植大户、村委会副主任蔡少东说。据了解,近几年,红安村组织群众务工的劳务费每年超过10万元。
近年来,红安村中药材特色产业的兴起,吸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村致富能人、药材经销商朱自斌便是其中一位。“我和村委会合作,常年开展药材收购、晾晒、初加工、订单销售和信息发布等业务,不仅让自己腰包鼓起来了,还能帮助农户增收致富。”朱自斌说。
“红安村走出了‘一村一品’特色发展的新路子,镇上将以此为龙头,引导附近几个村大力发展中药材绿色生态产业,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让大山里的苦药材带动更多群众过上甜日子。”柞水县红岩寺镇党委书记李沛峰说。(马泽平 南玺 杨若阳)
责编:朱刚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