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 党建引领赋能增效
扎实开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评定一类村3个、二类村12个、三类村1个,年度实现“二进一”3个、“三进二”1个。完成土桥村、梅岔村、碾沟村、孤山村、洪河寺村5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洪河寺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通过县级验收。全面推行“党群联心卡”制度,成立钒金矿业、文化产业、食用菌产业联合党支部3个,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在中村召开。
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行考勤通报、暗访曝光、观摩评比、述职报告、工作清单“五项制度”,创新开展“五讲五亮五提升”活动15期、“驻村大讲堂”4期、“晾晒观摩”4次,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年轻干部32名,CEO培训实现全覆盖,参加“丰阳大讲堂”(第一期)宣讲1人。通过举办一次专题读书班、组织一次专题辅导、讲授一次纪律党课、召开一次研讨交流会、开展一次廉政教育、进行一次党纪测试“六个一”系列活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2024年3月,中村镇被表彰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集体、统战工作先进集体。
亮点二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六步工作法”,签约山阳县宁陕协作消费帮扶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数字化提升示范项目、年产15万袋预包装滑子菇项目、秦鼎尾矿充填提升改造项目等5个。五洲、秦鼎等工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全钒液流电池一期开工建设,北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进入调试,首次发现、命名并申报新矿物“中村钒铜矿”,钒、金等新材料产业迈向中高端,辖区3家工矿企业2024年度实现产值90015万元,上缴利税3832万元,“工业重镇”建设加快推进。345国道中村至高坝段道路改造提升、洛峪街道过境路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
亮点三 :巩固衔接全面推进
新纳入监测对象5户11人,风险消除1户5人,全镇无群众返贫致贫。开展技能培训3期150余人,就近就业1200人、自主创业329人、转移就业1025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346人,较上年度明显增长。探索实行“四抓四带”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五小经济”,全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972元,同比增长16.17%。
亮点四 :产业发展活力迸发
新发展连翘等中药材3200亩、滑子菇等食用菌265万袋,新建滑子菇菌包加工厂1个、食品加工厂1个,壮大洛峪沟带状复合市级种植基地1个,以滑子菇为主导产业的沟域产业集群成势,形成了捷峪沟中药材食用菌、洛峪沟粮食生产、索峪沟工矿企业三大沟域产业集群,中村手工挂面、孤山九眼莲等农产品影响逐步扩大,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在洛峪沟村观摩马铃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
中村移民新区产业园、沟口食用菌产业园等企业正常运营,累计解决群众就近就业1000余人。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将表演和促农增收有机结合,让千年老手艺成为致富抓手,2024年春节,参与社火和耍灯表演的中村街社区、上湾村、下湾村各收益3-5万元;中村手工花灯深受消费者喜爱,仅2024年春节花灯销售近130余万元,带动群众60余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另外以社火和耍灯为元素制作的钥匙扣等文创产品销售3万余元,有效拉动了消费、活跃了经济、促进了增收。
亮点五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7.19”“7.29”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受损87户房屋全部恢复到位,共恢复供水管道35.5公里、水毁道路27.3公里,其中345国道中村段、沟口社区罗家坪水毁路基全部恢复。完成了洛峪街道村堤路结合工程850米的修建、镇区13千米供水主管网更换和中村移民搬迁小区饮水管网改造提升,实施了中村街社区、洛峪街道村、碾沟村、王家碥村等村(社)的安全饮水提升改造工程,新建蓄水池3座、截渗坝14座,铺设饮水管道27.15千米。下湾村垃圾转运压缩站、十八盘村香菇大棚改造提升、十八盘村通组路路肩加宽、洛峪街道村湾里组和小沙沟组通组路改造提升、沟口社区食用菌产业园产业路改造提升、王家碥村水毁道路修复等项目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亮点六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
和美镇区建设及“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加快实施,发展手工挂面小作坊50家,铺设沥青路面4000余平方米、人行道1000余平方米,配套安装雨污管道3800米,规整线缆3000米,安装路灯60盏。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干净文明齐步走”活动,发放《倡议书》等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新修旅游厕所、公共厕所3个,打造高家碥、廖家院子2个示范点。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持续开展各类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反馈图斑整改,2018-2023年卫片违法图斑整改率90%以上,2024年新增违法图斑整改率100%,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向优。
亮点七 :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累计发放资金657.42万元。县医院中村分院建设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急救效率和救治能力显著提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心小学六年级总评全县第7名,八年级总评全县第5名,中村中学本科上线81人,上线率50.94%,较上年增长了9.7%。开设党员服务、帮办代办等窗口,全年办成民生实事63件。
亮点八 :文化事业蓬勃向上
挖掘以八仙鼓为代表的非遗线索25个,认定非遗项目23个,其中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5个,县级非遗项目17个,特别是省级非遗八仙鼓、市级非遗中村社火和手工挂面享誉三秦,2024年5月中村镇、中村中学、中村街社区分别被授牌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特色示范镇、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在社区示范点。
2024年正月举办“我在中村过大年”系列活动受到国家文旅部点赞,参加“把商洛唱给你听”商洛市第二届原生态民歌民谣戏曲大赛山阳赛区荣获“优秀组织奖”、“最佳演员奖”1名,“八仙鼓”代表商洛市到宝鸡市参加陕西省优秀民间锣鼓展演,中村非遗项目在首届天竺山定向跑赛事现场精彩亮相,成功举办首届“镇村企”全民运动会,山阳约你过大年——“中村民俗展”荣获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首次召开中村镇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中村文化站作为全市唯一特级站向省级申报,在全市公共文化补短板工作总结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亮点九: 宣传工作有声有色
充分利用镇级公众号、视频号、美篇等新媒体手段,向县市相关主流媒体推送稿件220多篇,其中《山阳县中村镇:小小菌菇远销海内外》被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陕西山阳:“平安夜访”架起干群连心桥》被省级各界导报刊登,《山阳“八仙鼓”参加全省优秀民间锣鼓展演》《满山红果果 致富金果果》《“冬闲”不再闲 孤山气象新》等20余篇稿件被商洛日报社采纳刊登,为学习强国平台供稿30余条,《传承弘扬非遗之美,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关于推动中村镇非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被《山阳工作》刊发。
亮点十 :社会治理稳中向好
认真落实周一“平安走访”和周四“逢四研事,遇事解事”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和初信初访制度,信访存量明显变少,信访形势平稳向好。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先后迎接中省市县各类安全生产检查12次,代表全县镇(街)接受市级考核,全年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建成规范化综治中心并通过市级验收,2024年4月中村镇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镇。(郑彩华 齐苗)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