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追赶超越

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三个聚焦”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惊蛰承雨水,春耕正当时。眼下,沉寂一冬的田野逐渐热闹起来,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正抢抓春季农业生产有利天时,全力做好春耕、春管、备耕、保障工作,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IMG_256

在这个耕耘希望,孕育丰收的季节,3月3日渭南市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示范镇建设启动仪式在官道镇隆重召开。省农技总站、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农技中心主任、市区两级技术干部、镇党委在家领导、各村负责人及新型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农机手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活动。

IMG_256

活动上,该镇党委书记潘荔博进行了致辞,市区两级农技中心就示范镇建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市农技中心与官道镇签订了示范镇建设意向书,省农技总站站长赵建兴作了讲话。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刚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这次活动的举办,是对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农技推广工作的一次大提升,也是打造官道农业强镇的重要举措,将农业科技成果集成示范转化在田间地头,让生态、高效、质优的特色小麦在全镇广袤田野上“拔节生长”。

近年来,官道镇紧盯粮食生产高产、优质、安全目标,以示范点建设为依托,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发挥区位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以“三个聚焦”,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全力护航粮食生产。

聚焦“三个强化”,夯实藏粮于地“安全线”

强化组织领导。以创建“绿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为目标,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夯实责任,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村、到户、到田块,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全镇粮食生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探索以土地托管服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途径。以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设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高产田和优质“示范方”。目前,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万亩以上,全镇有粮食生产合作社22个,家庭农场11个,开展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6个。

IMG_256

强化宣传引导。全力宣传发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在公众号设置“官道农事”专栏,及时向辖区群众宣传小麦春季管理各项技术要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珍惜土地、用好耕地。

聚焦“三项保障”,打好藏粮于技“组合拳”

强化农技农机保障。针对小麦苗情偏弱状况,今年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为村民提供喷施叶面肥等田间管理服务,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以农机合作社为示范,带动全镇1200余户群众通过农机机械化实现富裕生活,打造以“农机小镇”为品牌的农机经营服务基地。

推广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在全镇范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升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收,提升粮食综合产能。通过合作社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推广面积4000余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600余亩。

完善修复基础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防止内涝灾害,下势解决农田和村道排水难题。全力推进排碱渠系清淤整治工作,完成危桥修复重建15座,对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14000米灌溉渠和7000米生产路进行修复硬化,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聚焦“三大节点”,唱响粮食安全“主旋律”

不误农时,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镇党委政府牵头抓总强调度,全面掌握春管进度,适时对进度较缓的村发出提醒,确保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各项春季管理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对辖区灌溉渠道进行修复,千方百计保春灌。邀请市区农技中心农艺师为群众解答春管方面的问题,为粮食生产筑牢根基。截至目前,我镇春灌5.8万亩、追肥5.7万亩,化除4.8万亩,各项春管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

守土有责,与灾害天气抗争到底。2021年9月全镇耕地有四分之三遭遇秋淋内涝,大量农田积水致使小麦播种季节推迟,粮食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春管期间,按照“早抓早管、促弱转壮”的工作思路,广泛动员群众,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以追肥、春灌、化除、“一喷三防”为主的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了中省市区的认可。

颗粒归仓,奏响抢收抢种奋进曲。2022年6月份,正值小麦收获时期,雷电大风降雨等强对流天气频发,我镇夏粮收获、秋粮播种面临着严峻挑战,抢收抢种刻不容缓。我镇坚持“抢”字当头,抓住雨前晴好天气和降雨间歇,扎实开展生产、服务、协调等工作,全镇300余名镇村干部深入生产一线,逐地块督促和帮助农户尽快收种,统筹协调各村农机调配,保证群众需收快收,举全镇之力打赢了“三夏”生产攻坚战、季节战、丰收战。

放眼广袤田野,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下一步,将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优质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创建为抓手,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加快实施20000亩粮食规模化高产田建设,打造一批粮食高质高效示范方,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同时,努力打造“绿色粮食”和“富硒产品”优质品牌,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粮袋子”成为群众致富的“钱袋子”。(供稿: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

责编:杜鹏飞

编辑:吴帆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