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滨区早阳镇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着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力度,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理论”入户,让学习教育不掉队
“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去一趟村委会不容易,还好有你们送上门的‘流动课堂’,现在不怕掉队喽!”
早阳村74岁的老党员丁贵金是“汉滨讲坛·早阳早课”的忠实“学员”,一听说村支书今天要来“送学上门”,一大早就在自家院坝里摆好小板凳。
这里没有宣传彩页,也没有讲台课桌,小小院落是早阳村党支部书记丁善桥的“大舞台”,他以用“农村土话”为党员群众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让“听得懂、好理解、能接受”贯穿整个过程。
“虽然年龄大了,但我的学习热情依旧不变,感谢党组织的关怀,专程送资料上门,还为我们指导学习内容。”高跃村69岁的老党员尹义洪一边翻看第一书记付远兵送来的书籍,一边激动地说。
据了解,为确保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在学习上“不缺课”、理论上“不漏学”、精神上“不掉队”,早阳镇26个党支部将“送学上门”同走访慰问相结合,为老党员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让老党员足不出户就能知晓最新学习内容和精神,力求做到主题教育对象全覆盖、不脱节。
“暖流”入户,对急难愁盼出实招
早阳镇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工作着力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努力把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近日,随着气温骤降,不同形式的“暖冬行动”正在早阳镇遍地开花、暖意盎然。
“天越来越冷了,穿厚点儿,注意保暖,这是我们给您送的棉被,您收着。”店子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立兵把崭新的厚棉被递给困难群众,并叮嘱她注意身体,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田庄村63岁的五保老人许联庆摸着蓬松的棉被,眼眶微红,对田庄村“四支队伍”说:“非常感谢你们还记挂着我,给我送来过冬物资,我这心里头啊,特别温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包裹着爱心的200余床棉被已全部发放到位,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保暖御寒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驱散凛冽寒意的不止温暖的棉被,还有贴心的服务。在东湾村村民雷林的家中,来自汉滨区中医医院的专家正详细检查他的身体状况。
“大哥您好!今天我们专程为您进行残疾鉴定”“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您尝试一下把腿抬起来让我看看”……专家仔细询问着他的病史、致残原因,并依据评残鉴定标准,就地进行综合科学分析,同时热情耐心地与申请人及家属深入交流,给予康复指导,讲解残疾人相关优惠政策。
“本来以为办理残疾证很麻烦,没想到你们亲自上门诊断检查,这么冷的天让我们少跑路,还省了车费,政府真是太暖心了。”雷林的家属由衷感激道。
“通过村级公示,区级审核、审批、制证后,我们会及时把残疾证发放至残疾群众手中,让他们人不离家、足不出户即可正常办理残疾证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积极为困难特殊人群纾难解困,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早阳镇民政办主任汪岷说。
“技术”入户,铺乡村振兴致富路
走进早阳镇龙泉村的丁义超的果园,他正忙碌地管护着自己的柑橘园,看着一些品相不好的果子,丁义超一筹莫展。
一场技术培训恰如及时雨。早阳镇邀请市林业局专家在龙泉村柑橘基地为种植户和经营主体负责人进行冬季林果管护技术培训。
“大家在修剪过程中要把重叠、交叉的枝条剪去,对短枝进行摘心……”在地里,专家采用现场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结合早阳镇柑橘种植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柑橘的施肥管理、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并就村民们在日常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一一解答。
“这场培训太及时了!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相信来年我家的柑橘一定能高产。”丁义新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我们组织开展此次培训,就是为了调动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观念,助力果农增收致富,从而切实推动柑橘产业进一步发展。”早阳镇产业办主任胡高保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早阳镇坚持突出一个“实”字,将“民有所呼”化为“我有所应”,聚焦全镇农业产业技术难题,通过开展农技培训、专家入户送技术等方式,有效帮助广大种植户、经营主体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际成效。
从“纸上学”到“事上见”,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主题教育“一根针”串起群众需求“千条线”,在汉滨区早阳镇绣出了一幅为民服务的“新图景”。(供稿:汉滨区早阳镇)
责编:朱刚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