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权力滥用是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贪污腐败、权力寻租、权力操控与欺诈等类型。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内部监督机制不足、个人道德与法律意识缺失、权力结构的不合理设计以及外部压力与诱惑。权力滥用对组织内部管理造成混乱,损害公众利益,威胁社会公平与正义,并对经济发展 产生负面影响。为有效防治权力滥用,需采取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增强职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设立内部审计与监察制度、加强外部监督与公众参与等措施。
关键词:职务犯罪;权力滥用;防治措施
引言:权力滥用是指职务人员利用其职权进行不正当行为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还损害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公共管理和组织运作中,权力滥用问题尤为严重,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权力滥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深入探讨权力滥用的原因和影响,采取一系列的有效防治措施,妥善解决职务犯罪中的权力滥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权力滥用的类型
1.贪污腐败
贪污腐败是最常见的一种权力滥用形式。它通常表现为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国家或集体的财物。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还破坏了社会公平与正义。贪污腐败的形式包括贿赂、挪用公款、虚报开支等,严重时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例如,在办理姚某某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中,姚某某就是利用其担任国有粮库总经理的职务便利,滥用权力,毫无敬畏之心,将公款侵吞用于偿还个人贷款及开支,并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还,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2.权力寻租
权力寻租指的是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权力,获取非法经济利益的行为。与贪污腐败不同,权力寻租更多的是通过权力关系进行利益交换。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权力寻租获取不正当的商业利益,或在项目审批中为特定公司提供便利,从中获得回扣或其他好处。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例如,在办理我县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张某受贿罪一案时,能够看出张某在帮助房地产企业化解群众矛盾过程中,利用其手中的权力,为房地产企业协调贷款,作为利益交换从中收受开发商房屋一套;并且在项目承揽、审批方面许诺预期帮助,收受相关企业负责人现金100万元,从而实现其权力寻租,通过权力滥用获得非法经济利益,严重损害了公职人员职务的廉洁性。
3.权力操控与欺诈
权力操控与欺诈是指公职人员通过虚构或隐瞒事实,操控职权来实现个人目的。一些领导干部可能利用职务上的信息优势,通过虚报数据或编造报告来操控决策过程,以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决策者,还可能导致政策执行的偏差,从而损害公众利益。例如,某卫生院会计许某某挪用公款案中,许某某就是通过其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账户资金管理代缴方面的漏洞,将代缴的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30余万元挪用三年之久用于偿还自己的债务、贷款、日常开支,其行为之所有未被及时发现,就是其掌握了相关信息优势,发现相关部门之间衔接上的漏洞,从而滥用权力进行操控满足自己的私人欲望。
二、权力滥用的原因
1.内部监督机制不足
组织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使得公职人员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当监督机制不完善时,权力持有者可能会感到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不正当行为,而缺乏足够的监管也使得他们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例如,缺乏定期审计、监控和反馈机制,使得贪污腐败和其他形式的权力滥用难以被有效遏制,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在账务管理方面尤其混乱,公私账户不分或者公私账户混用,特别容易出现权力滥用从而发生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违法犯罪行为。
2.个人道德与法律意识缺失
公职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往往不会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可能会因为个人利益而进行违法行为。个人道德水平的低下与法律意识的不足,使得一些职务人员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容易选择权力滥用的路径而不是遵循法律和职业道德。
3.权力结构的不合理设计
权力结构的不合理设计也为权力滥用提供了条件。例如,权力过于集中于个别领导者手中,或者权力分配不够明确,都可能导致权力滥用的情况发生。当权力集中且缺乏制衡机制时,个人的决策可能不受有效监督,从而容易发生权力滥用。合理的权力结构应该包括明确的权力分工与相互制约,确保各级职务人员的权力在合法框架内运作。
4.外部压力与诱惑
公职人员可能面临来自利益集团、商业企业或个人的压力和诱惑,导致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偏离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例如,商业贿赂、利益输送等行为可能会诱使公职人员做出不正当的决策,以谋取个人利益或满足外部压力。这样的外部干扰破坏了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加剧了权力滥用的风险。
三、权力滥用的影响
1.对组织内部管理的影响
在组织内部,公职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如贪污腐败或权力寻租,往往会破坏组织的正常运作,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决策失误。这种情况不仅削弱了组织的整体绩效,还可能引发内部员工的不满和士气低落,进而影响团队合作和工作氛围。
2.对公众利益的损害
权力滥用直接侵害了公众的利益。例如,贪污腐败可能导致公共资金的流失,使得本应用于社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被挪用。这种情况会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民生问题,从而使公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3.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威胁
权力操控和欺诈行为使得某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而合法合规的个体和组织则被排除在外。这种不公正现象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竞争环境,还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削弱了公众对社会制度的信任。
4.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受到权力滥用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扭曲和市场环境的不公平上。权力寻租和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交换使得资源没有按照市场规则有效配置,导致经济效率下降。企业和投资者在一个充满腐败和不公正的环境中运作,会增加成本和风险,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
四、权力滥用的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其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法律约束和规范,制定明确的权力界限和责任追究机制,是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与此同时,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和加强监管力度,有效遏制公职人员的权力滥用行为。监督机构应具备足够的权力和资源,确保其能够全面、客观地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增强职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
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培训应成为公职人员工作的常态。通过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职务人员对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可以有效减少权力滥用的发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在入职培训阶段进行,还应贯穿于职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形成长期的教育机制。加强对职务人员的道德和法律考核,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坚守职业操守,做到公正廉洁,是防治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
3.设立内部审计与监察制度
内部审计和监察制度能够在组织内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具备充分的审计权力和资源,定期对组织内部的财务和业务活动进行审查。通过对财务支出、项目审批、合同签订等方面的审计,可以有效防止和纠正权力滥用行为。另外,建立健全的监察制度,设立专门的监察部门,负责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检查,也是防治权力滥用的有效措施。监察部门应具备充分的调查权和处理权,确保能够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组织的正常运作。
4.加强外部监督与公众参与
外部监督包括对政府和组织行为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这有助于发现和揭露权力滥用行为,提高组织和公职人员的透明度和问责性。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如公众听证会、在线意见征集、社交媒体监督等。公众参与能够增强社会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形成对权力滥用行为的有效制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职务犯罪中,权力滥用问题十分严重,只有清晰认识到权力滥用的广泛性及其对社会的危害,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增强人员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设立内部审计与监察制度、加强外部监督与公众参与,建立更加公正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作者:定边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杨新亚)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