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汉滨区卫健局坚持一手抓线索排查案件查办,一手抓破除堵点办好实事,案件查办震慑效果明显,利民便民举措受到好评,形成了面上6项举措引领、点上N条措施跟进的“6+N”便民利民“组合拳”,让群众感受到集中整治促进作风转变带来的良好就医体验。
参保患者实行零押金住院
组织4家区属医院和34个镇卫生院对参保住院患者住院入院时实行零押金制度(有第三方责任人员除外),直接办理住院,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负部分即可,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患者住院前筹资交押金的负担。
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在区属各公立医院全面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对全省同级或上级医院所做的应该互认的检验检查项目,不再重复检验检查,并推动区一院100项、区三院83项、区妇幼保健院23项检验、放射检查结果达到全省互认标准,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就医时间。
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
组织区属各公立医院落实“一次挂号管三天”要求,对检验或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当次诊疗的患者,第二天、第三天到同一院区、同一科室诊治同一疾病时,无需再次挂号。急诊、特需、便民门诊和跨科、跨专业就诊等特殊情况除外。
推出周末儿童疫苗接种
区疾控中心组织城区区属各预防接种门诊在做好日常接种的同时,通过调整休息时间,周末安排1天接种时间,解决接种门诊上班时间与学生上学时间冲突的问题,方便学龄儿童接种疫苗。6月份以来,非工作日已为儿童、学生接种10000余剂次。
开设零差价便民药房
按照开门办院、方便群众的原则,优化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功能,将挂号、收费窗口整合到药房,值班医生就近坐诊,开设零差价便民药房,药品明码标价,采购发票对外公开,做到开方、收费(医保结算)、取药一站式解决,解决了多年来公立医院虽然药品零差价但流程复杂购买不方便的问题。将新城、老城、寇家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改造成半开放式药房,满足群众了解集采药品和自主选择非处方药的需求。
持续推动专家到镇巡诊
组织区属二级医疗机构,按照343模式(时间固定、专家固定、地点固定三固定,诊疗到镇、随访到镇、宣教到镇、帮扶到镇四到镇的模式推进,逐步实现卫生院诊疗水平、区级医院影响力、群众满意度三提升的目标),在距城区30公里以外的镇卫生院开展专家定期巡诊,为偏远区域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提供便捷的诊疗服务。4月份以来,共惠及门诊、转院、住院患者12000余人次。
汉滨区直各医疗机构在实施好6项举措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优化就医流程,推出了N条个性化便民利民措施。区一院建立“预约陪检”制度,每个病区每天平均有10余人在陪检员的陪同下进行检查。住院患者、门诊患者错峰检查,既方便了住院患者,也减少了门诊检查排队时间;开通儿科延时门诊,上午8点至晚上8点不间断接诊;开设慢病开药“1元门诊”,减轻慢性病患者买药负担,已减免费用近5万元。区三院推行患者出院“床旁结算”,为来院就诊胃病患者提供“暖心煮粥”,开展病历便捷打印和邮寄服务,让病人少跑路。
汉滨区中医院开展“行走的护士站”医疗护理上门服务项目,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上门提供更换胃管、尿管、换药等后续护理服务,累计服务80余人次;推出65岁以上老人就诊免挂号费、白内障患者免筛查费、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免费接送等措施,减免挂号费近19万元。区妇幼院为两癌筛查目标外人群的检查费由311元减免至161元,已惠及360余人减免费用5.4万余元。(来源:汉滨区卫生健康局)
责编:刘涛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