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陈仓区中医药工作始终坚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全面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按照“政府主导、传承内涵、提升品质、普惠群众”的工作思路,努力完善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中医药特色科室,持续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水平,全区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陈仓区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卫健、发改、人社、财政、市场监管、农业、林业等部门、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中医药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全区中医药发展。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视察中医药工作发展情况,聚力推动中医药工作健康发展。印发了《宝鸡市陈仓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陈仓区中医医院按照三级甲等综合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新建17层内科综合楼,建筑面积40887.21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新增地下停车位600个。新建一栋5层共享大厅(门诊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8045.63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3.05亿元。加强了中医项目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全区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注重强基固本,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区内中医医疗机构的布局优化,全区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标准化中医馆,并能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全覆盖。新建6所中医阁,通过前期指导,已高标完成验收工作。全区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15个,村卫生室均能开展4类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使得辖区居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得中医诊疗服务。
扎实开展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及健康教育工作,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今年我区共接受中医药服务及管理老年人47764人(主要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率74.62%。0-36月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85.24%以上。
持续深化高校合作,先后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1名,开展临床诊疗、帮扶带教、学科建设等工作。同时,借助陕西中医药大学教育资源,开展“西学中”培训,全区527名医务人员参加了“西学中”培训学习。
依托区中医医院开展全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共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06人,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运用中医技术解决常见疾病的能力。组织了多场人才招聘活动,其中,为全区招聘了13名中医专业毕业生到区内医疗机构工作。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引进2名学科带头人,招聘26名大学毕业生。
常年开设中医博士和市级学科带头人门诊(工作站),今年累计就诊3.4万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就医便利。
开展全区中医药类别“大练兵、大比武”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扎实开展竞赛活动,全区卫健系统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了全区中医药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积极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活动,编印发放《居民中医药保健手册》、《重点人群保健手册》、《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单》等中医宣传资料2万余份,强化中医药预防保健及食疗、药补、健身等养生方面的日常宣传,增强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全区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导医台、全科诊室、中医科均配有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资料,方便患者随时取阅,教育引导医务人员在就医过程中,“面对面”向患者普及中医药知识,切实提高宣传效果。
每季度为各镇、村统一印制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版面,宣传中医治未病和中医药保健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率和知晓率。
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横幅、讲座等宣传形式,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法》及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为中医药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全系统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发布中医药科普文章和视频累计阅读量达到10万余人次,有效地传播了中医药知识。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2024 年“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安排,7月9日全区开展党建引领、义诊惠民“秦医源”大型义诊宣传活动,我区联合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在宝鸡市陈仓区千渭街道北方动力社区举行启动仪,中医专家现场把脉诊病,为群众进行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中医非药物治疗。全区“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在区内各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了30余场次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中医健康讲座、中医义诊、中医药文化展览等,直接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次,提高了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崛起
深入挖掘宝鸡“岐伯故里”、“秦岭药谷”中医药文化资源,积极创建“秦药”品牌。我区是柴胡的优生区,尤其是我区西部山区柴胡皂苷含量经权威机构鉴定高达1.37%,是国家标准0.3%的4倍之多。截止目前,全区种植柴胡13.5万亩,2024年亩均产80公斤左右,年产值达到5亿元。
同时,陈仓区成立了“西山柴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领导小组”、“陈仓区柴胡产业发展协会”,划定了“西山柴胡地理保护产地”,申请了“国家柴胡有机种植基地”、“柴胡地理标志认证”。“陈仓西山柴胡”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我区柴胡产业发展协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柴胡教研基地。县功柴胡城博物馆建成后,接待省内种客户2051人次,省外客户2681人次,培训省内外种植户10273人次。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种植猪苓、连翘、苍术、金银花等中药材,增加了农民收入,助力了乡村振兴,传播了中医药文化。(供稿:陈仓区卫健局)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