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担当

安康市公路局:传帮带 公路养护人才培养的“金钥匙”

在公路养护行业迈向改革新征程的当下,人才、机械和资金构成了公路养护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中人才更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地位。然而,当前公路养护人员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后续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养护单位能否保持活力与创新的关键所在。令人欣喜的是,传帮带这一传统且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公路养护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公路养护事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知识传承:经验传递的“接力棒”

IMG_256

公路养护工作是一项经验与技术并重的岗位,多年来,行业积累了大量珍贵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流程以及应对各类复杂问题的宝贵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往往难以从书本上通过文字或影像获取,它们深藏于老职工的实践经验之中。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老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将这些隐性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年轻职工。年轻职工在老职工的悉心指导下,能够快速获取经验、提升能力,从而更快地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这不仅促使单位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有效避免了人才断档的危机,还为不同专业背景的职工搭建了相互学习的平台。在传帮带的过程中,职工们拓宽了知识面和技能内容,有助于培养出技能丰富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优化了单位人才的能力结构。

人才梯队:稳固发展的“压舱石”

人才梯队建设是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保障,合理的人才梯队能够确保单位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充足且合适的人才储备。传帮带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在传帮带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作为“传帮带”的主体,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年轻职工和新职工。年轻职工在引导新职工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总结自身的知识和经验,逐渐成长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新职工则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积累,逐步进入人才梯队。这种层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单位的人才结构更加稳固,为公路养护事业的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文化传承:凝聚人心的“粘合剂”

IMG_256

行业文化是公路养护工作开展的精神与灵魂,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增强职工在单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效促进人才的稳定和成长。传帮带在传播行业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传帮带,老一辈职工不仅传授工作技能和经验,还能潜移默化地将单位的价值观、工作作风、理念精神等文化元素传递给年轻一辈。新老职工在日常的相处和学习过程中,逐渐认同并融入单位的行业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使得单位行业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为培养出优秀卓越的人才团队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创新活力:思维碰撞的“火花塞”

传帮带并非单一的知识传递,而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激发职工们的创新活力。年轻职工思维活跃,他们能够为养护工作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而老职工则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为年轻职工的新理念新方法提供实践验证和改进方向。在传帮带过程中,新老职工的交流常常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为公路养护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传帮带从知识传承、人才梯队建设、行业文化营造以及创新活力激发等多方面,为公路养护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为公路养护机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公路养护行业应高度重视传帮带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营造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公路养护事业在传帮带的助力下,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田曙光)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