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未分类

用心用情书写有温度的满分“民生答卷”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四下基层”强调党员干部要下到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这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饱含深厚的为民情怀,做到心中有群众,当群众的贴心人。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凡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新的2024,我们要奋力交出可感可及的“民生新答卷”。我们把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群众的困难在哪里、渴盼在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党员干部要以“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把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受得到的实惠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人民的日子更有盼头、更有奔头。

身怀爱民之心,深入基层,带着政策下基层。政策宣传落到实处,事关人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只有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群众才能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党的政策才能飞进千家万户、飞进群众心里。党员干部要将深入基层、讲政策、做好政策的宣传员。与群众“共坐一条板凳”,在互动交流、答疑解惑中将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基层发展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党员干部要用好“一线工作法”,要把内容丰富的党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让基层群众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细致上多下功夫,找到和群众生活的切入点,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群体,确定适合的宣讲方案。

同时,还要注意宣传中的互动,把相关内容讲解与解答群众疑惑有机融合,使宣讲更加贴近群众。 真心诚意与群众交朋友,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打成一片,拉近老百姓与理论政策之间的距离,促使广大群众成为方针政策“明白人”。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面向基层、走进一线讲好专题党课,宣传好各项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千家万户。

恪守为民之责,深入实际,带着责任下基层。开展群众工作,还必须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员干部要带着对群众的同理心,身心深入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沉到一线、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践行初心使命,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全力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在一件件可感可知的实事中感受到变化和成效。要走街串巷,关心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事无巨细,用心用情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跑好腿、服好务,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办成每一件事,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到底,赢得民心、赢得时代。

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身临其境感受群众所思所盼,设身处地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才能带着问题上来,帮助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为民办事中领悟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在为民办事中汲取基层群众的丰富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办好惠民利民实事,才能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多办利民之事,深入群众,带着感情下基层。深入群众,既要身到,更要心到、情至。情感和心灵上的到达,才是真正的到达。党员干部要始终带着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深厚感情,闻令而动即刻动,听令而行迅速行,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在群众生活的方寸间尽显温暖关怀,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对村情、民情展开全方位调研,用心听群众的心里话,切实把握人民实际需要。

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做到问题不搞清楚调研工作就不停步、不罢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解决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脱贫攻坚、振兴乡村、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民生建设、文化繁荣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在调查研究中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董晓龙)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