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

旬阳古韵 云上绽放——探索千年古城第十期(赵长江烈士墓)

旬阳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地东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旬阳便是陕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枢纽,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旬阳市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遗迹和代表性建筑,如三国时代的孟达墓、明代的旬阳文庙、清代的黄州会馆等。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不仅见证了旬阳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了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讲好旬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旬阳市博物馆特别推出“旬阳古韵 云上绽放——探索千年古城”线上展。本期推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赵长江烈士墓。

赵长江烈士墓位于旬阳县仁河口镇桥上村四组肖家沟,墓葬坐南向北,分布面积约60平方米,墓丘为圜丘形,用页岩质块石包砌。

IMG_256

据当地党史记载:1932年冬,贺龙军长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退出洪湖实行战略转移中,在旬阳活动达一周之久。墓主赵长江是红三军的一名战士,湖北省麻城人,因病留在仁河口乡桥上村二里进行救治。为了坚持革命,他在当地秘密地进行革命活动,组建了一支地方革命武装。同时于1935年1月建立了仁河乡最早的苏维埃政府——水泉坪苏维埃乡政府,并担任水泉坪苏维埃乡政府主席。后因叛徒出卖,于1935年12月不幸遇害,葬于现址。2018年7月第七批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月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赵长江烈士墓所在的仁河口镇位于旬阳县境西北端,处于两市三县区(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商洛市镇安县)交界区域。旬阳县位于鄂陕交界的秦巴山区,乃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更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旬阳即是工农红军活动的地方,部分地区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陕边区的革命根据地。1932年冬,贺龙军长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退出洪湖实行战略转移中,在旬阳活动达一周之久。

IMG_257

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决定于1934年11月11日,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向京汉铁路以西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及程子华、徐海东等同志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南,成立了中共鄂豫陕省委、鄂豫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及鄂陕特委、豫陕特委等地方党委、政府机构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在陕南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包括陕西省旬阳、镇安、柞水等13个县,湖北省郧西县,河南省卢氏、西峡等县。“鄂豫陕根据地”横贯旬阳县境100余公里,纵跨40余公里,面积达1125平方公里,拥有13多万人,涉及今旬阳县辖的6区33乡。1935年7月底,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率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继续长征北上离开陕南,红七十四师仍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与旬阳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留下了神奇而又令人敬慕的“红军老祖”及“赵长江”的故事。据当地党史记载: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途经洵阳县仁河口街时,红军战士赵长江(湖北省麻城县人)因病留在农民林道生家养病,后因国民党军队搜捕,离开林家去肖家沟口,被农民王治有背回家调治。月余病愈,以编竹器为掩护,秘密活动于洵阳仁河口、水泉坪和镇安县等地。后与石克家(河南人)、王连长等组织成立红军游击队。赵长江任队长,有队员三四十个人,枪10多支,武器以刀、矛为主。1935年1月,赵长江任水泉坪苏维埃乡政府主席。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徐海东、程子华部队转战陕南途经仁河口,赵长江写信与红二十五军联系,红二十五军接信后,即派一个班前往接应长江,但赵长江决意等游击队壮大后再投奔大部队,仍留本县小河一带坚持斗争。1935年12月,游击队员蓝春贵、钟开金、陈开邦、黄豆模4人叛变,将赵长江枪击成重伤,不久牺牲。游击队班长申福堂(洵阳县人),带人抓获其中2名凶手,为赵长江报了仇。从此游击队由申福堂带领,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活动于镇安、洵阳、柞水、宁陕一带,打富济贫。抗战开始后,于1938年4月被国民政府编遣,申福堂被杀。1935年12月赵长江牺牲后,葬于仁河口镇桥上村四组肖家沟现址。

IMG_258

鄂豫陕省委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和陕南特委领导的七十四师从1935年1月28日至1937年春,在旬阳转战的两年多时间里,依靠人民群众,在旬阳根据地进行了游击战争,在复杂的环境中,我红军以少胜多,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使敌人的正规军畏缩不前,地方上的反动武装也不敢招架,从而保卫了红色政权,保存和发展了红军的力量,粉碎了敌人重兵的残酷“围剿”。在此期间,经过广泛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的工作,唤起了旬阳人民的革命觉悟,广大穷苦百姓坚信中国共产党,热爱工农红军拥护苏维埃政府,积极起来参军参战,打土豪,分财物,保卫根据地,保卫红色政权。许多群众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以至付出牺牲。在创建根据地的两年多时间里,红二十五军和陕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革命史上难忘的一段光辉历程。(供稿:河源 )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