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延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我县寿峰传统酿酒技艺、宜川面花2个项目入围。目前,宜川县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达到15个,县级项目148个。
寿峰传统酿酒技艺属于用传统工艺制作发酵蒸馏酒。是利用盘古山泉水,以高粱、苹果为原料酿造的原生态原浆酒。以高粱为主原料,添加酒曲,再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是纯天然绿色产品。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营养丰富,消腻暖胃,老少谐宜,多于冷天制作,可作药引及料酒。其具有健胃补脾,活血润肺,提神醒脑,舒筋活络,强筋壮骨,开胃解腻,生津止渴,消痰解乏等功效。“山水沁芳酒”、“壶口侠客酒”是寿峰传统酿酒的代表品牌。
该项目分布在延安市宜川县集义镇,其中寿峰社区桌里村为集中生产地。寿峰属天然次生林区,雨量充沛,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酿酒原料最佳的生长环境。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之物,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形成了一系列远古酒事活动的风俗文化。中国白酒的蒸馏技术和酿造方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虽然寿峰传统酿酒在宜川没有具体的历史文献记载,但是相对偏僻的环境、古朴的民俗民风、天然的盘古山泉水都为传统酿酒提供了优质资源。人们自家酿酒,每逢节日或亲朋聚会之时,畅饮戏谈。
寿峰传统酿酒技艺是当地农耕文明与民族智慧融合结晶,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形式一直流传于民间,也曾经有很久的萧条时期,随着传统文化被逐渐唤醒,寿峰传统酿酒步技艺重归民间,近几年,“山水沁芳酒”“壶口侠客酒”脱颖而出,成为当地传统酒的品牌,提升了寿峰传统酒的品质和影响力。
宜川县委、县政府一直注重对寿峰传统酿酒技艺的挖掘、扶持和推广,确定了保护实施计划,县各媒体对其进行了宣传报到,利用文化遗产日和重大节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荐其参加非遗进景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形成了全县群众热心传统酿酒传承的良好氛围。2013年,三代传承人高彩侠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高彩侠不负众望,积极思考把传统酿酒从普通的家庭作坊式转变为企业形式,致力将寿峰传统酿酒技艺做大做强。
2013年创建了寿峰传统酿酒的品牌“山水沁芳酒”、“壶口侠客酒”,成立了山水醇芳果业专业合作社,2014年建设1000平方米山水沁芳酒文化庄园,2016年通过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审验,获省颁生产许可证;在国家商标局注册鲜果干果及酒类等四类产品商标,取得国家颁发山水沁芳商标注册证;荣获2017陕西第五届“大唐西市杯”旅游产品大赛铜奖、第二十五届中国杨凌博览会“后稷奖”等。
如今寿峰传统酿酒不仅走进了宜川人民的生活,更是远销到全国各地,我们相信寿峰传统酿酒会越来越好,寿峰传统酿酒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也会越来越好。
宜川面花,也叫“宜川面塑”,老百姓习惯称“花馍”。原本裹腹的面食,通过民间艺人灵巧双手,制作精美图和造型,成为面食艺术品。面花是馒头文化的升华,是宜川人面食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2012年被列为宜川县级非遗保护项目,李引爱被确定为宜川面花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面花在宜川境内分南北两类:北部塬区面花以素为主,运用剪刀等工具在大圆馍顶,贴各种花的造型,在馍边贴小动物。小件花馍,运用捏、盘、剪、压等技巧,塑造出可人的燕子、兔子等动物造型。宜川南部集义一带,面花运用工具较多,形式多样,造型繁缛。喜馄饨、糕子、寿桃、人物、动物、花卉等造型居多,以多层、大体型彩色面塑出现。北部塬区面花古朴、粗扩、豪放、深厚;南部集义一带以细致、优美、精巧见长,体现出精美面食手工技艺。
宜川面花从最早被用于祭祀,演变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依照用途分三类:第一类是孝亲和祭祀,集中在春节和清明节,全县几乎家家都做大馍,做各类飞禽走兽式样的面花,做“干燕”,用于赠送长辈、祭祀神灵和祭奠逝去的亲人。第二类为庆典,用于重大节日、婚庆、生日祝寿、婚丧嫁娶、开业庆典、满月之喜等,成为礼俗活动重要道具和礼物。第三类是艺术品摆件,体积与面积极为夸张变形,强调着色和文化性表达,寓意深刻,注重造型,着重防腐防裂处理,甚至装框陈设。
随着旅游业发展,依托壶口资源,宜川面花在壶口景区、农家乐展示风采,以新的呈现走进人们生活。面花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受游客青睐,其艺术价值已超越传统实用,承载着宜川人文历史和这片土地人类生存精神信息,是研究陕北民俗文化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美学、科研价值。
宜川面花作为特殊文化符号,被广泛用于亲缘传承、社会交往、生日祝寿、婚丧嫁娶、民间馈赠等。人们捏制面花,祭祀天地、互赠亲友,已超出一般食品的意义范畴,更多把面花当作与生命、心灵紧密关联的神品对待,既有世俗的生活气象,也寄托百姓审美价值,成为研究宜川本土文化最有特色代表艺术物品和非遗项目。(周姣姣)
责编:杜鹏飞
编辑:鄢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