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文化是营造幸福家庭的道德基础。今年以来,汉滨区大河镇持续培育孝义善举,积极推进孝义文化“七进”活动,深入挖掘一批具有示范带动的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践行孝义善举,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好!一家人都对我很好,儿孙孝顺,家庭和睦,我真是没啥好操心的。”走进吴登莲老人的家时,环境整洁、被褥崭新,95岁的她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光亮。一见到社区徐支书,老人立刻亲切地叫出了他的名字,记忆力之好令人赞叹。这一切的温馨与和谐,都离不开孙女史文恒多年如一日的细心照料与默默奉献。
1988年生的史文恒,曾拥有幸福的家庭。但2019年,命运骤变,母亲突发脑梗,最终病魔无情,还是离开了这个家。同年,史文恒的奶奶不慎跌倒,腿骨断裂,只能卧床静养,她毅然决定辞职回家,承担起照顾奶奶的责任。每日清晨6点,她便起床,先伺候老人用餐,随后料理家务,为奶奶换洗衣物、捶背、喂药,准备饭菜、协助如厕,每天就像紧了弦的发条,安排的满满当当。经过一年的悉心照料,奶奶的腿骨渐渐康复,看着老人能颤颤巍巍走下床铺,史文恒的心中终于松了口气。
可是2023年,命运再次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父亲史洪平也突发脑梗。她承担起所有,陪伴父亲检查、照料日常,几乎不眠不休。待父亲出院后,史文恒更是成了家中的全能守护者,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奶奶是个讲究的老太太,以前腿脚方便时总是去固定的理发店打理发型,我得精进我的手艺,让她老了也漂漂亮亮的。”营养师、理发师、护工,孙女每天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项工作都是尽心尽力。
史文恒家的小饭桌,有着别样的温情。考虑到奶奶吴登莲年迈,牙口不便,于是,南瓜、丝瓜、鸡蛋、冬瓜,这些软糯、清淡、易消化的食材,是他们家里的常备菜。煮饭时特意多添些水,烹鱼时剔除鱼肚的骨刺,炖肉则精选肥瘦相间的部分,细心剁成肉糜,融入炖蛋中,只为奶奶能每一口都吃得舒心。“以前,母亲是家中的‘大厨’,我很少下厨。现在,我学着做饭,手艺虽谈不上精湛,但只求能让二老吃得安心、满意。”
史家姐弟情深,姐姐史文恒默默坚守家里,而弟弟虽身处外地,却心系家中。虽不能常伴老人左右,却时常给家里寄回生活费,以实际行动支持着家中的一切。“姐姐不辞辛劳,全心全意照顾家人,相比之下,我所做的这些真是微不足道。”弟弟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姐姐的感激。
孝道,无需慷慨激昂,也无需辞藻华丽。它重在真心,贵在坚持。史文恒用最质朴的方式,将敬老爱亲融入日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时,父母如参天大树,倾尽所有为这个家遮风挡雨。而今父母老去,我也愿如大树那般,做他们最坚实的依靠。”在笔者看来,史文恒更像一株木棉,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奋力生长,为家人遮风挡雨。愿天下儿女,都能成为父母晚年可依的木棉树,让爱与孝心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不息。(华思涵)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