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麻柳树的记忆与嘱托

在佛坪县有一个古老的村子,叫张大夫沟。

祖辈们口口相传,说这里曾经有一位德艺双磬的张姓郎中,他把自己的行医经验归纳起来,写成药书,造福更多的人,深受本地和比邻县乡百姓的爱戴。在张大夫家的附近有一颗大麻柳树,成了远乡人寻访张大夫的路标。上个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这个小山村,“张大夫”对我的印象就凝聚在村口这颗古老的麻柳树上。它主杆30多米高,挺拔茂盛,巨大的树冠如云似盖,粗壮的树干需要五六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围。

爷爷辈给我说“它是一颗许愿树”。那时我经常看见有人来树下焚香礼拜,挂红祈福。据说是当年张大夫去世以后,先民在麻柳树下搭供设案,感谢、纪念他悬壶济世的功德。还有不知情的远路患者源源不断赶来求医,见不到心中的神医,也虔诚的加入膜拜的行列。岁月无痕,苍生有恩,麻柳树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们从祈福健康,逐渐演变祈祷风调雨顺、家业兴旺。因为它的树皮具有祛风止痛、杀虫敛疮的功效,大树下蚊虫都少了许多,这也是麻柳树下热闹非凡、久经不衰的原因之一。

父辈们说他是一颗“幸福树”。说他们小时候麻柳树前是一条泥巴村道,粗壮的树根盘节交错隆出了地面。那时除了本村人,耖家庄村以及瓦寨村的村民大多都要从这条路出行,肩挑背扛,你来我往,麻柳树下几十米的树荫是几代人约定成俗的“驿站”。家长里短,天下奇谈,通过道听途说,汇集麻柳树下,在没有手机的岁月,麻柳树下就是一个乡村新闻加工、发布的场所,欢声笑语常年不断。脱贫攻坚过程中,麻柳树下曾经留下几代人脚印的泥巴路变成成了宽阔的水泥路。

上中学时,我在作文中礼赞它是一颗“坚强树”。自我记事以来,因为雷电或人为原因,麻柳树遭受了许多次的火灾,每次都是村们争先恐后提桶端盆来扑火,让它躲过灭顶之灾,继续成长。树干自根往上因烟火烧燎形成了幽幽的树洞,能藏进几个成年人。在修路时,村民把裸露的树根及下部的树洞堆上泥土并砖砌围了起来。也许是这份虔诚太深入人心了吧,多少代过去了,麻柳树年复一年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翠绿参天、独木成林。县内外慕名而来者络绎不断,人们或驻足拍照,或牵手围绕,绕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今,政府对麻柳树建立了“户口”,挂牌保护,林业部门还对大树采取生物保护措施,给它输上了营养液、涂上了保护层。乡邻们这时才从工作人员哪知道,麻柳树原来还有个学名——胡桃科枫杨树。

去年,村民选举我当了村干部,保护麻柳树也成了我的职责之一。我们村这个古老的麻柳树简直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信使呀!总书记肯定古树保护的成绩和经验,好像也有我们村的一份。总书记随后在我们汉中考察,关于保护汉江、保护生态环境的谆谆教导,如此真切,鼓舞人心。我们西岔河村被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古老的麻柳树又将见证一次山村巨变。对历尽沧桑的它,生态文明建设不又是给古木逢春的恩泽吗!

留住乡愁,传承美德,把名木古树保护好,这不也是古老麻柳树对我们全村的嘱托吗?

让古树见证,我们将用勤劳的双手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供稿:佛坪县西岔河镇西岔河村 作者:王勇 )

责编:朱刚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