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品牌建设一头关联就业市场,一头关乎民生福祉,是促发展与惠民生的“双向奔赴”。近年来,汉中市把培育劳务品牌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加速器、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就业增收的助推器,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建、群众共享机制,推动城乡劳动力由粗放流动向高质量供需对接转变,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全市累计培育中高端技能型、高品质服务型、重点产业链、文化旅游类和民生保障型5大类18个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近40万人,年均创造经济效益140亿元。
因地制宜精准培育 推动品牌特色化
充分发挥责编:朱刚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风土人情丰富多彩、特色产业品类繁多的特点,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技能突出的“一县一品牌”工作格局,努力提升汉中劳务品牌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助推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创业,提高群众收入。
科学规划错位培育。广泛开展劳务品牌普查梳理,充分掌握全市劳务品牌数量、分布、特征等基本情况,科学制定全市劳务品牌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全力推进劳务品牌培育、申报、建设和推广工作。力争“十四五”末,每个县区至少培育认定1个劳务品牌,扶持1家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单位,培育1个全国知名劳务品牌,推荐认定2个省级、3个市级和11个县级劳务品牌,实现“一县一品牌”目标。西乡、城固、南郑、洋县、镇巴、勉县和宁强等县区从传统农特产品种植优势入手,围绕茶叶、水稻、黑米和柑桔等有机农产品种植、管护、采收、包装、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条,深入挖掘细分行业工种,打造“秦巴茶工”“鹮乡有机产业工”和“城固桔农”“略阳乌鸡师傅”等劳务品牌,吸附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20余万人,年创造产值20多亿元。汉台、宁强、留坝和佛坪等县区充分挖掘当地女性诚实善良、热情温婉和心灵手巧特点,依托龙头企业和技术能人培育出“善美家政”“民宿管家”“羌州惠娘”和“巴山乡娘”等特色劳务品牌,3万余名从业人员走俏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年创收3亿多元。
创新机制闭环培育。制定出台《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劳务品牌培育工程计划》,围绕就业容量大的行业领域,培育创建“高品质服务型、中高端技能型、重点产业链、文化旅游类、民生保障型”等特色劳务品牌,分类建立孵化培育和指导帮扶机制,引导劳务品牌规范化、品牌化、科学化发展。针对劳务品牌创建初期的“城固架花刺绣师”和“留坝民宿管家”等新兴劳务品牌,按照“地域+行业(产业、职业)+工种(师、工、匠等)”要求,精心指导创建引领单位科学合理确定名称标识,促进劳务品牌规范化发展。对运营发展相对成熟的“汉家嫂家政师”“汉中面皮师”和“城固桔农”等传统劳务品牌,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工匠评选和品牌展示等活动,促进品牌深研精钻,提升劳务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针对从业人员多、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好的劳务品牌,通过大力扶持创业,开发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劳务品牌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劳务品牌既做专做精又做实做好,真正成为促就业、惠民生、助发展的“金名片”。
政策支撑加快培育。把劳务品牌发展与支持能人返乡创业结合起来,梳理就业创业扶持、就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加大政策性奖补资金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鼓励全市各级特色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发挥技能优势、专业特长、从业经历等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对认定为县级以上的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单位予以一次性奖补资金,对培育创建劳务品牌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在就业补助资金拨付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全方位壮大劳务品牌行业规模。
协同联动全程服务 夯实品牌硬基础
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完善创业项目库,从行业工种、区域分布、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形成指导目录,实施动态管理,共入库项目687个,作为劳务品牌后备资源,广泛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就业服务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咨询指导机构,为责编:朱刚重点劳务品牌建设提供支撑。
无忧提供技能培训。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产业发展结合、与市场接轨、与劳动力就业意愿衔接,围绕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和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累计筹资6600余万元,组织8.5万名城乡劳动者参加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引导和帮助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丰富技能知识、开阔眼界视野、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劳务收入。建立劳务品牌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技能实训基地49个,600余名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取得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238名“人才池”专家在解决种养殖、产品加工、经营管理等品牌发展难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劳务品牌技能带头人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良顺、国家中级评茶师段成鹏、陕西省劳模李朝阳、童艳红为代表的技术能手和行业大咖。涌现出一批如汉中东方清洗家政公司、陕西鹏翔茶业公司、秦岭壹号民宿为代表的劳务品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人才队伍建设带动行业产业发展。
无缝衔接供需两端。积极落实人社专员联系服务措施,常态化开展惠企利民政策落实和招工引才等保障服务,叫响做靓“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服务品牌,发挥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和零工市场作用,就近就地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设立劳务品牌招聘专区,广泛动员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多渠道促进劳务品牌从业人员高质量就业。每年安排专车专列“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打通劳务输出绿色通道,让特色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更加稳定、收入更高、权益更有保障。
无碍优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作用,提供降低贷款门槛、完善担保机制、简化申办程序、办理展期续贷等措施为劳务品牌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循环支持。依托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等载体,安排场地专门用于劳务品牌创业孵化,提供项目发布、创业培训、融资贷款、专家指导、技术咨询、法律维权、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多次组织开展“劳务品牌专家基层行”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汉台、城固、西乡等县区,与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单位面对面感知交流,帮助解决运营及管理问题,壮大劳务品牌行业规模。
多维发力宣传推广 提升品牌知名度
综合运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围绕劳务品牌创建优惠政策、品牌内涵、典型人物、引领单位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不断扩大劳务品牌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营造“塑造劳务品牌、热爱劳务品牌、共建劳务品牌、共享劳务品牌”的浓厚氛围。
建立标准提升竞争力。围绕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劳务品牌行业技术标准和诚信准则,培植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品质,打造技术过硬、勤奋敬业、诚实可信、开拓创新的“汉字号”劳务品牌,成为群众满意、市场认可的金字招牌。鼓励劳务品牌优化品牌名称、标识、符号等要素,助推全市劳务品牌建设提档升级,促进劳务品牌上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西乡县充分利用“全国茶叶标准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茶叶十强县、中国茶文化之乡”等“金”字招牌,大力发展生态茶园36万亩,精心培育“西乡秦巴茶工”劳务品牌,集茶园种植管理工、茶叶采摘工、茶叶经纪人、茶叶初制技工、茶叶精制精选包装技工、茶艺表演、茶文化传播人员、茶产品销售等产业链10多个工种,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成为陕南地区知名劳务品牌。2023年“西乡秦巴茶工”精彩亮相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观众现场领略到神奇“东方树叶”的魅力,打通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培树典型提升引领力。开展劳务品牌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劳务品牌竞赛,引导劳务品牌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集聚,引领带动本地特色劳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市范围确定社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的“汉中面皮师、汉家嫂家政师、汉中藤编师”等3个品牌为全市优秀劳务品牌重点培育项目,形成重点品牌“顶天立地”、特色品牌“铺天盖地”的竞相发展态势。南郑“汉中藤编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用祖传“指尖上的非遗”技术传艺带徒300多人,从事藤编、棕编、草编、竹编、扇编“五编”,带动周边2800余人就业创业,年产值7500余万元。
拓宽渠道提升影响力。积极推进“家门口就业”,在稳固汉中本地市场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劳务中介机构和劳务带头人作用,结合苏陕劳务协作,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对口支援建设吸纳就业等措施,推动特色劳动力高质量转移就业;积极开拓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劳务输出地,建立健全劳务品牌长期稳定用工渠道,在就业相对集中的城市设立服务站,提供从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养老保险缴纳转移接续到职业推介各方面服务,免除后顾之忧,不断放大特色劳务品牌就业拉动效应。“汉家嫂”创建引领单位加强内引外联,多次举办“汉中家政进北京”活动拓展就业市场,扩大劳务品牌市场占有率。“汉字号”劳务品牌务工人员活跃于祖国南北、拼搏于行业一线,实现劳务品牌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个个叫得响亮的劳务品牌成为了汉中市新的“就业VIP”。(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赵斌、罗旖旎、冯桥)
责编:朱刚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