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利县三阳镇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布局特色产业,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逐步实现了富民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庄建设规范有序,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迸发出勃勃生机。
产业兴旺富乡民
临近五一,三阳镇祥华茶厂内的制茶机器仍在隆隆作响,一批又一批茶叶鲜叶陆续投入生产线内,一颗颗茶芽多次“坐电梯”式地传送,全程不落地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制成干茶,抢“鲜”上市销售。“这几天我们主要制作的是红茶,一天的产量能达到四五百斤,五一前总共能生产5吨左右的红茶。”据了解,这段时间除了加工自家茶场的茶叶,高祥华还收购当地散户的鲜叶在自家加工厂制茶。目前,加工厂每天自采、收购鲜叶2000余斤,加工干茶400斤左右,工人们每天收入在200元以上。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在三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良好的茶业资源优势,祥华茶业公司还积极探索“茶旅融合”新发展路径,在公司经营范围内,增加民宿和餐饮服务,通过推进“茶旅品牌一体化”,全面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前期我们民宿和餐饮的客户来源主要是来买茶的新老顾客,在买茶的间隙,可以逛逛茶园,吃吃农家菜,感受一下三阳的风土人情,后面,名气响亮了,三阳的好茶叶、好风光也会被更多人知道,周边的农户也能因此受益,带动收入增加。”愈加繁忙的工作节奏让高祥华更加充满了干劲,对于未来公司发展,他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茶叶飘香,桑林送翠,蚕茧缫丝……一株小茶苗,带动该镇1200余人增收致富;“工厂化”养蚕模式带动尚家坝村70余户养蚕家庭蹚出致富新“丝”路;特色中药材种植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一个个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描绘出一副“人地两不闲,四季能挣钱”的产业画卷,为三阳乡村振兴带来不竭的发展活力。
环境整治美家园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人居环境也不能落下。
暮春时节,走进三阳镇牛角坝村,绿树生机盎然,道路平坦宽敞,垃圾分类处理,农家庭院洁净有序,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不由得称赞:“环境干净了,日子更美了,居住在农村,既可寻得世外田园的安宁,又可遇见诗意山水的远方。”
“今年以来,我们村依托‘千万工程’建设,持续开展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和美庭院’建设为核心的示范创建工作,着力解决好垃圾清理、污水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奋力把牛角坝村打造成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牛角坝村党支部书记陈行洪说道。
“之前那些老旧的危房,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通过对全镇老旧危房、闲置生产用房和废弃房屋排查研判,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好农村宜居农房建设工作,分类施策,对没有价值的,动员群众拆除,对有利用价值的,抢抓各项政策机遇,推进连片改造,让群众的‘祖业’焕发‘新活力’。”三阳镇副镇长胡养明介绍道。
截至目前,三阳镇对全镇10余处老旧危房及违法违规搭建物进行了拆除,新建公共厕所1座,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垃圾清运、集中清扫、量化评比等具体实施方案,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
“现在每到周二的‘清洁日’,镇上、村上的干部都出来搞卫生,我们自己也跟着一起清扫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村上搞了个‘卫生户’评比,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嘞。”泗王庙一组村民王国平因为把自家环境卫生整治维护的好,被村上评为4月份的“卫生户”。
“环境更美了,心情也更舒畅了,每天干活都更有力气了。”一名村民感慨地说,这也是他们自愿加入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的重要动力来源。
经过一段时间来的人居环境整治和文明理念宣传,如今的三阳,正在营造人人都是文明理念的宣传员,人人都是美丽乡村守护者的氛围,努力打造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文明乡风润民心
“妈妈,你看,我会包饺子啦,等你回来,我给你包饺子吃!”“妈妈你猜我画的这是什么?我今天可开心了……”视频这头,孩子开心的向母亲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谢谢你们给了我女儿这么快乐的一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在外面照顾好自己,不要担心家里,镇上和村上都会把孩子照顾好的。”这是近期平利县三阳镇牛角坝村关爱留守困难儿童活动中的动人场景。
“一老一小”关乎社会民生,关系千家百户,近年来,三阳镇持续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持续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社会氛围,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
“每月我们会为敬老院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逢年过节,我们也会举办各种活动,让老人们一起参与进来,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三阳镇中心敬老院院长何德富说道。
针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三阳镇持续开展各项关心关爱老年人志愿活动,举办“集体生日会”,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帮助购买药品物资、门前庭院清理清扫、文化惠民演出、上门办理养老认证、高龄补助申报等服务,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如今的三阳孝义文化蔚然成风,文明新风飘进千家万户,扎根百姓心田。(王亮)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