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寿县常宁镇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际,牢牢把握“人才振兴”这一“乡村振兴”的关键,坚持聚焦“人才”抓“振兴”,积极探索“乡贤+”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点燃“新引擎”。
“乡贤+党建” 夯实基层基础
永寿县常宁镇结合村“两委”换届,坚持优化村级班子结构,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重点吸引各村的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复转军人、经商能人、返乡大学生等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全镇175名村两委当中有各类种养殖大户13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1名,复转军人4名,经商能人20名,返乡大学生8名,为全镇各村打造出了一支“永远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永寿县常宁镇草德村王文升自回乡担任副书记以来,他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秦槐种养专业合作社,建成高标准芦笋种植园300亩,配备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引进国内先进水平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5座,年收益达200万元。
永寿县常宁镇良左村副书记杨敏注册“杨家妞-槐乡”本土电商推广帐号,作为运营管理者,通过抖音、淘宝、微信三大平台负责推介销售村集体经济以及其他合作社和农户优质农副产品,为全镇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成了电商服务的一个典型。
“乡贤+人才” 增强内生动力
常宁镇自古以来就是渭北地区的商贸和农业重镇,从事农业生产、商贸交流和各行各业的“乡贤能人”人才济济。近年来,永寿县常宁镇立足实际,建立完善人才储备库,大力挖掘本土及乡外各行各业的能人志士,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常宁镇果业协会的会长严忠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常宁本地农民,早年一直从事苹果的生产、销售,在常宁本地的苹果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2020年,由常宁镇政府协助,严忠厚牵头成立了常宁镇果业协会,并建立果业协会党支部,吸纳常宁本地果农300余户加入协会共同经营,统一提供苹果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指导和销售信息,帮助果农实现了收入翻番的良好成效。截止目前,常宁镇共培育培养果业生产、畜牧养殖、蔬菜生产、技能型务工等本地“乡贤人才”261名,遍布常宁镇的每个村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乡土动能”。
“乡贤+产业” 激活发展动能
永寿县常宁镇坚持每年春节前后组织召开全镇返乡人员座谈会,向在外返乡人员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成效,推介常宁产业项目,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常宁镇共吸纳招引在外返乡创业人才30余人,从事的行业有规模化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等。先后吸引返乡青年创建生猪养殖合作社21家,万头猪场3座,猪存栏10万头;肉牛养殖合作社8家,存栏3500头;奶山羊养殖基地3处,存栏500头;建设石桥头存栏3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场1座,建设存栏100头的马鹿繁育养殖基地一处,占地55亩。
新建安德村有机肥加工中心一家;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花椒种植合作社2家,面积750亩;红薯种植合作社2家,面积600亩;蔬菜种植合作社4家,大棚153栋;中药材种植基地3个,面积2270亩。2018年通过“返乡走亲”活动招引回的“三兄弟”西安餐饮有限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在上邑街道建成了永寿县秦福园食品厂,总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设包子生产线两条,现有员工105名,生产管理人员25名,年产值达到了3200万元以上。
“乡贤+文化” 引领社会风尚
将农村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与社会治理、乡村文明相结合,乡村贤达人士主动参与,围绕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结合各村特色文化,整合各类分散的资源,利用重要节庆、节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协同参与治理大格局,提升社会治理综合水平。2022年共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孝子、好公婆、致富能手、优秀乡贤”等先进典型157人。如陈家村在乡贤豆爱社的倡导下,结合本村红色历史文化,确立了“香韵田园 红色陈家”的发展思路,计划建设“常宁战役”红色纪念馆,成为乡村旅游胜地,陈家村已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乡贤+生态” 擦亮乡村底色
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永寿县常宁镇充分调动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党员干部、乡贤群众一起干的浓厚氛围。动员乡贤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做好宣传,向群众解释人居环境整治初衷、意义;另一方面以身作则,针对村内卫生死角、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参与集中攻坚清理,群众配合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真正做到依托群众、造福群众,引导群众树立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扩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千家村乡贤千喜刚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引进陕西安泰宜居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与常宁镇政府签订协议,采用“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环境卫生治理模式,推动镇区街道环境卫生从“难管、管不全”到“公司管、规范管、专人管”的转变,为生态振兴注入活力。(郝娜娜 宋琳琳)
责编:朱刚
编辑: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