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志丹县永宁镇坚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建强基层堡垒、壮大人才队伍、强化产业培育、厚植文化底蕴、打牢生态底色,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加强品牌培育,筑牢支部建设“基础桩”。永宁镇聚焦“抓好党务、干好业务、带好队伍”靶心,以“红色领路、绿色铺路、蓝色指路”为思路,推出了“青蓝”工程、“永宁大讲堂”等党建品牌,坚持“一支部一载体”,创新了“三定三诺三评一考核”“联动帮领”“一建双引三带动”“五色党建”等一系列新型载体,采取“支部+干部+网红+合作社+大户带小户”的模式,发展特色养殖户143户、农家乐11家、家庭农场393个,2022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86万元,形成了党建与产业交汇融合、双向提升的良好格局。通过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员的凝聚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拓宽人才渠道,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和生产经营模式,将培养本土人才和吸引人才返乡相结合。注重“内育英才”。依托永宁镇人才工作站,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培训、集中轮训、结对指导等方式开展农业技术、自媒体运用、创业培训,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网红”“村创客”。注重“引凤回巢”。依托乡土情怀,多渠道搭建感情联络平台,积极引导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实现“人才回流”。通过“两个注重”不断壮大农村致富“领头雁”队伍,形成了“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雁阵效应。目前全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共联系各类人才262人,培育本土致富带头人14人,乡网红4人,吸引返乡人才8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深化产业融合,唱好庭院经济“主角戏”。将庭院经济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与一省四县七乡镇相邻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通过群众参与、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的方法,深入贯彻“一户一策”“一地一策”的理念,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合理开发利用群众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下功夫培育了一批小田园、小民宿、小作坊、小养殖园,目前全镇有小田园7家、小民宿4家、小作坊6家,小养殖园37家,真正让“方寸地”变成“致富园”。
同时将庭院经济与撂荒地整治深度融合,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种植高粱1101亩,荞麦1296亩,贝贝南瓜509亩,拓宽了农民增收门路,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4次,果业技术培训6次,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守正创新,凝聚乡风文明“正能量”。永宁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依托14个党群服务中心和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以凝聚农民、引导农民、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根本,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群众性文明评选活动3次。通过探索村民自治机制,丰富了乡村“软约束”内涵;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增强了乡村“硬约束”底蕴;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了乡村“生态美”品位。
践行“两山”理论,织密生态建设“防护网”。永宁镇牢树“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为抓手,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管护责任体系,通过河长下河巡查,林长进山巡林,田长入村护地的方式,深入推进河道治理、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粮食种植等重点工作。同时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按照“八清一改”的要求,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对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定期巡查、集中整治,不断强化村组环境卫生管理,多举措全方位保障镇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供稿:志丹县委组织部)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