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表扬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的通报,紫阳县毛坝镇“老支书”调解团解纷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老支书”调解团解纷工作法
亮点:毛坝镇针对易地搬迁量大面广、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问题,充分发挥退休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人头熟、地头熟、威望高、能服众优势,按照“选好人、建好团,定好岗、履好责,搭好台、护好航”的“六好”要求,探索组建“老支书”调解团,参与化解矛盾纠纷。自“老支书”调解团运行以来,治安、刑事案件明显减少,未发生恶性治安案件、民转刑案件、赴省进京非访。
选好人、建好团
充实壮大基层调解队伍
优选建立“老支书”调解团,有效解决矛盾纠纷镇村干部精力有限顾不上、专业调解人员缺乏管不全、外部调解常规方法难奏效等突出问题。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镇党委着眼于继续发挥退休老党员干部余热,为其谋划人民调解员“新职”,与专业调解人员群策群力、相互协助,既保障调解工作随时随地能开展、不误事,又让老党员干部全心投入、老有所为。
严格把关、择优选用。经过严格考察、选拔公示,从政治硬、文化高、能力强的退休党员干部中,筛选出9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和1名担任过镇党委书记的退休老党员,组建毛坝镇“老支书”调解团,选派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法律专业指导,确定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日常办公。
用其所长、事半功倍。“老支书”在毛坝深耕多年,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熟悉本地的人情世故、历史变迁、风俗习惯,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头绪多、成因杂、时间长,有的甚至可以追根溯源到几十年前的疑难问题,能够厘清来龙去脉、盘清前因后果、讲清利弊要害,在化解矛盾纠纷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定好岗、履好责
全员增强基本调解能力
突出服务移民搬迁、留守老人两大重点群体,明确接待群众来访登记、做好政策法规解释,调处解决矛盾纠纷、及时上报疑难复杂纠纷和民转刑案件隐患等职责范围,尽职尽责当好“四员”。
当好矛盾化解“裁判员”。“老支书”调解团专职调解员负责日常接访调处工作,各村选配1名团队成员,确保矛盾纠纷发生后有人管事、有处说事。通过解答群众咨询、解释政策法规、加强心理疏导,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在爆发之前。
当好偏执情绪“疏导员”。很多安置社区的留守老人因撤乡并镇历史遗留问题喜欢“发牢骚”,经常到党委、政府“串串门”,“老支书”调解团以老对老、以心换心,以“贤”对“闲”开良方、治心病、为党委政府起到“减压阀”作用。
当好民情民意“信息员”。本着“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老支书”调解团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民意沟通渠道更加通畅。
当好法治宣传“讲解员”。“老支书”调解团承担法治宣传、诉前调解、心理咨询等业务,积极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搭好台、护好航
规范提升基础调解工作
“老支书”调解团隶属于毛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由镇党委全面领导,司法所负责管理与指导镇综治政法部门负责业务支持,有效提升调解成功率和调解质量。
设立专门办公场所。以村(社区)人民调解室为阵地对外办公,先后在集镇四期移民搬迁安置点、人民法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地设立办公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反映诉求、解决矛盾纠纷。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老支书调解室工作方案》《纠纷排查化解制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工作方案》等系列规章制度,从接待、分流、调处到引导诉讼实行全流程管控,指导、引导当事人选择行政处理、仲裁、诉讼等法律渠道实现闭环处理,做到定制化消除矛盾隐患。
以案定补激励作为。调解团成员实行“以案奖补”,每个案件补贴200至500元,专职调解员补贴实行“基础工资+以案奖补”,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让“老支书”调解团得以有效、高效、长效运行,成就基层微治理的“一线作为”。(供稿:紫阳县毛坝镇)
责编:刘涛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