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追赶超越

浅谈武侯墓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之路

武侯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卒五丈原临终遗命归葬汉中定军山下,迄今1790年。千百年来,诸葛亮以其智慧、忠诚、品德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国人。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人们敬仰爱戴诸葛亮, 络绎不绝寻访拜谒这位先贤,尝试从他身上探索到打开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宝库的钥匙。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尝试从这位智者身上进行一些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

首先,保护传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多方面拓展文化旅游节活动,推动勉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大力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不断丰富其活动内容。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前身是武侯墓每年一度的清明庙会。清明祭祀诸葛亮是传统庙会的核心活动。祭祀活动起源于公元263年,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上书朝廷给诸葛亮建庙,请“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随即,后主刘禅下诏为“相父”在沔阳建庙立祠。此后,祭祀、扫墓、凭吊诸葛亮的礼节“始从之”,武侯墓就成为历代祭祀诸葛亮的起源地和承载地。据史料记载,“沔民之于武侯,饮食必祭,水旱灾疫必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清明祭祀活动且以祭祀为主,融踏青、扫墓、郊游、商贸为一体的清明文化庙会,在2003年正式更名为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这是汉中当地民众不可或缺的重大的传统节庆活动,每年参与者多达数十万余众,历经近1800年而不衰。活动时间一般5—7天,每年接待数十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一般是4月5日清明节当天。 微信图片_20240407114635

截止今年,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旅游节以旅游商品展销、手工艺品展销、美食节、游艺娱乐、非遗项目展演等商业活动为主要支撑,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含戏剧、杂耍、民间文艺等内容,满足了一定范围的群众娱乐、交往、信仰等精神文化生活。对当地社会的文化交流,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活跃、调节、控制的价值。活动为弘扬武侯精神,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提升武侯墓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勉县旅游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勉县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据最新消息,经过深入了解和多轮沟通,我们计划于2025旅游文化节期间,依托武侯墓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勉县武侯清明祭祀活动,在汉中举办“同根同源——台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会”系列活动,包括共同举办:情系陕西─两岸灯会、武侯墓台湾庙会嘉年华、传统民俗艺术进校园与交流参访考察活动。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中。此次台湾庙会夜市嘉年华各项活动的引进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创新性举措,进一步丰富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内容,也是探索性的走出了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路。活动即增加了两岸人民的了解和互动,有助于两岸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又加深对台湾传统习俗的认识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

另一方面,我们将传统祭祀融入到研学课程中去。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1760年经久不衰,并随历史发展逐步完善规整。活动完整地保留了祭祀活动的礼仪程式、文物古迹和文化空间,延续了历史文脉。同时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报效祖国,追求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政为民的廉洁奉公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家风,这种千古垂范的优良家风与今天全民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崇尚科技,创造发明的科技强国精神;代代相传的礼仪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文明形象。武侯墓充分发挥博物馆宣教职能,大力发展研学教育,我们将清明祭祀传统礼仪融入到研学课程,让给更多的人知礼懂礼,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我们接待中小学研学团队辐射到周边省市县,每年接待量达数万人。2018年,武侯墓博物馆被公布为陕西省首批研学教育实践基地,2022年被陕西省文化馆授予非遗研学基地。2023年被陕西省文旅厅、教育厅联合发文公布为“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微信图片_20241114150029

其次,武侯墓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文旅融合理念,推动勉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2022年4月,武侯墓博物馆召开了“非遗进景区”及“文旅融合”研讨会,会议以“促进非遗传承,推动文旅融合”为主题,邀请了陕西省省、市、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与景区有机结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就文旅融合试点基地合作进行了交流。

随即,全省第一个以非遗进景区打造常态化文旅融合为内容的项目正式在武侯墓落地,武侯墓研学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深入挖掘与景区旅游文化相契合的非遗项目,开展以省市级非遗项目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如省级非遗项目“高家岭土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汉中张氏摩崖石刻拓片技艺”;省级非遗“秦巴弓箭制作技艺”等近十项非遗研学项目。我们以专业的讲解,展示武侯墓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举办庄重肃穆的祭祀典礼,参与体验古代祭祀缅怀先贤精神,让文化自信的根脉扎根新一代;融入传统弓箭制作技艺、场地攻防战、靶射、原野射、投壶体验、石刻拓片技艺体验、传统木工制作、榫卯拼装体验、土陶制作等等。考证多姿多彩的三国知识讲堂,趣说三国精彩故事;开设汉代礼仪文化学习、穿汉服、行汉礼,体验诸葛亮趣味发明,为研学教育旅游提供有个性、有新意、有内涵,高品质的精神食粮,使学生们在繁重的求学征途中,享受武侯精神的熏陶。

这些研学项目立足于开发本土历史旅游资源,整合公共文化和非遗资源,将武侯墓打造成为一个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研学体验基地。所以项目落地不仅调动文化工作者文艺爱好者融入文旅融合大环境,还有利于增加园区的经济效益,带动非遗传承和旅游产业发展。

武侯墓积极探索校地合作、企馆合作新模式,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2022年7月,武侯墓博物馆召开景区形象提升交流研讨会,会议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文旅融合”为主题。西安美术院设计艺术学院参加会议,学院代表对如何促进学院与景区形成合力,补齐景区文创产品开发短板展开讨论。随后,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此次合作以武侯文化为主题,以武侯墓景区为对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挖掘武侯墓特色资源,用文创产品推广文化,以文化创意传播历史,将文创产品与文创空间两者并重下作创新设计,增加园区经济效益,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同时,武侯墓还与多家企业合作,重点打造特色文创产品。2024年夏季推出的“三国人物盲盒雪糕”,一经上线就受到广大游客追捧。接着我们还有“穿越三国人物”生成式AI智图合影技术引进,让游客在参观之余体验AI合成三国人物角色,感受不一样的游览体验。

我们还相继研发推出了当下比较受欢迎的冰箱贴、书签、诸葛亮动漫形象手伴,特别指的一提的是武侯墓特有的《给丞相的一封信》,将写给诸葛亮的优美文字筛选制作成精美的文创手册,成为来武侯墓打卡必备。

汉中拥有众多的像武侯墓一样的历史文化遗迹,他们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如何更好传承发扬历史文化、诸葛亮精神,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古迹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我们一直在路上。(陈晓莉)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