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振,作为旬阳市委办公室的年轻干部,1993年出生的他,因为年轻能干、沉稳睿智、作风优良,自2020年开始,他先后派驻吕河镇险滩村、城关镇龚家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如今的他,已经是一名资历深厚的驻村帮扶干部。
作为一名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优秀青年,向振原本是一名老师,凭借着对文字的热爱,他成为市委办一名“笔杆子”,“瘦高的个子”“才华横溢”“沉稳内敛”……是同事们评价他时常用的词汇。
“脱贫攻坚期间,我作为一名帮扶干部,见证了我所包联的贫困户在政策帮扶下,整个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脱贫那一刻的喜悦之情让我记忆深刻,而成千上万扶贫干部的努力更让我动容,特别是当我看到时代楷模黄文秀的英雄事迹,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感震撼,让我看到了青年干部在时代洪流中彰显出来的磅礴伟力,更加坚定了我要去当驻村第一书记的决心。”谈起这段过往,向振说过这样一段话。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学校到机关,从机关到农村,没有经验不要紧,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将驻村经历作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的大课堂。从此,他的身影每天穿梭在田间小巷、村口地头、农户院落,三年时间里,他实现了从“紧张不安”到“淡定从容”、从“白面小生”到“黢黑小伙”、从“小菜鸟”到“领头雁”的“华丽”转变。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强则农村强。向振深谙这个道理。到龚家庄担任第一书记之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产业振兴。
通过走访调查,他发现龚家庄村虽然在脱贫攻坚期间做过很多努力,但是产业“短、小、散”现象依然严重,坐落城周却经济落后,受交通限制,好不容易开发的网红打卡点“巴士小镇”,却也只是名噪一时,未能留住回头客。
“我们村历年来出过很多状元,是远近闻名状元村,而且巴士小镇离市区只有10公里路程,康河河水清澈,小镇曲径通幽,原本应“农文旅”融合发展是龚家庄很好出路,却因沿途道路狭窄、弯度过大,很多人来一次就不愿意来了。”龚家庄支部书记康成文谈起巴士小镇,言语里尽显无奈之情。
“是路的问题,那我们就想办法解决路!”向振坚定地说,于是,他联合村“两委”干部,多方奔走争取项目,主动发挥包联单位和包联村的桥梁作用,数次向单位领导汇报,邀请市交通局、城关镇相关领导实地勘测、设计方案。在他的努力下,2023年,宽5.5米长2.9公里的巴士小镇至唱郎沟道路建设项目成功立项,目前已开工建设,一条崭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正在龚家庄村悄然铺开。
2022年夏天,龚家庄村党群活动室异常热闹。原来,向振在入户时发现很多留守儿童暑假在家无所事事、作业无人指导。于是,他充分利用自身教师经历和工作队员研究生学历优势,当起了义务辅导老师,在村党群活动室开办起了暑假学业辅导班,义务为村上21名留守儿童辅导作业。
“我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务工,平时上学爷爷接送,我本来担心暑假作业不会的没人请教,没想到遇到了向老师他们,遇到不会的题他们就会耐心讲解,这下我终于不用担心完不成作业啦!”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佘开茹课后开心地说道。
向振的帮扶点滴远不止于此。2022年年初,他曾带领19名公共服务队队员用5天时间帮助正面临用工荒的险滩村糖李子园区完成了150亩共计5000余株林苗的移栽工作。他统筹整合村上“十大员”公益岗人员、各类技工、手艺人和在家党员等创新组建村级公共服务队,定期配合村上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森林防火等工作,这项举措在险滩村试点成功,他也将经验带到了龚家庄村。
“驻村帮扶是政治责任、是历史使命,更是我作为年轻干部的无上荣光,我必将用我所学,尽我所能全心全意履行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坚决不负自己初心,不负组织信任、不负群众期待!”向振曾如是说。
责编:张颖
编辑:鄢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