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

胸怀大爱,跨越山海——镇巴中学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朱晓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年来,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在巴山深处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工作者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成为镇巴中学学生成长的执炬人。本期就让我们走进来自宝鸡中学的朱晓辉老师。

IMG_256

朱晓辉,中共党员,英语教师,研究生学历。宝鸡市支教先进个人,镇巴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先进个人。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宝鸡中学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首届十佳爱心教师。担任班主任及高三任课教师多年。所参加录制的朗诵作品连续两次获得陕西省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去年秋天,来自宝鸡中学的朱晓辉老师等七人积极响应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启动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号召,带着来自宝鸡中学的责任与热忱,自陈仓大地一路向南,穿秦岭,过汉中,经西乡,驱车七百余里,辗转奔赴巴山腹地镇巴,共赴一场教育的约定。

初心随明月,皎皎映巴山

立德润心,春风化雨。漫漫帮扶路,涓涓手足情,共同的事业,神圣的使命把宝鸡中学和镇巴中学紧紧地联在一起。教育博采众长,方能长久不衰。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的优势,整合好帮扶团队资源,从队伍建设到人才培养,从理念更新到质量提高,是每一个帮扶老师的使命与担当。

不惧条件艰苦,任务艰巨,来到镇巴,朱老师在熟悉工作环境后,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恰逢陕西新高考和新教材全面实施第一年,学校英语学科师资短缺,学生基础薄弱,这一切都充满着挑战。但是,教育帮扶的初心使得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朱老师相信,自己的绵薄之力可以涓滴汇流。

IMG_256

切磋复琢磨,孜孜未曾倦

帮扶团队来校后为学校建言献策,调研课堂教学,激发教研活力,全方位发挥帮扶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促进学校英语教学和教研,依托名师工作室和英语学科团队,朱老师积极参与英语学科建设相关活动:指导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备考,主持和指导高一英语备课组备课活动,担任学校听-评-研活动的主评老师,指导新进老师课堂教学,命制试题,担任学校教学能手比赛评委,担任学校“精品课”评委,担任“课堂创新大赛”评委。

同时,为了和老师们一起探究新教材,提高教学能力,朱老师在英语学科基地开展研读新课标的讲座,多次承担公开课教学,为组内老师提供上课范例。在汉中市“天汉好课堂”暨镇巴县高中英语学科基地的直播教研活动中,朱老师担任主评。

但行帮扶事,道阻无畏艰

为促进学校英语教学人才的持续发展,朱老师参与青蓝工程帮扶工作。对所指导的余刘春老师和邹英老师在专业成长上及教学上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帮扶。通过不断地听课、评课和针对性指导,她们很快熟悉了新教材的特点,掌握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各项技能,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很多青年教师来请教和探讨教学,朱老师都毫无保留倾力相助,为青年教师精心打磨英语课堂,提高专业技能。

此中有深意,桃李自不言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也是朱老师在教学中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刚接手教学任务时,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孩子们不适应朱老师的教学方式,更有许多孩子对英语根本不感兴趣,也不专心听讲,于是,让孩子们喜欢英语课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和分析学情后,朱老师调整了教学节奏,改进了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巧妙融入英文电影、英文歌曲、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丰富的文化知识等,采用表演,朗诵,辩论等多种方式,让英语课堂多了许多趣味。英语课逐渐变成孩子们每天都期待的课堂。孩子们每取得一点进步都会得到朱老师的肯定、鼓励和赞赏,课堂也常常激起阵阵欢声笑语。在朱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一节节课堂成了孩子们探索知识提升思维展示自我的舞台。除了课本知识,朱老师还会和孩子们分享许多人生体验,关注孩子们的个人成长,让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还发生在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这只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片段,却给他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于是孩子们在留言中写到“朱老师,您是我学习生涯中遇见的一束温暖的光。您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气质让我崇拜、尊敬。”“何其有幸,得师如您!在您的课堂中,我们学习英语感到轻松自在。”“是您,让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喜欢您的课堂,一直生动有趣。”

IMG_256

躬耕教坛,且行且思

在朱老师看来,此行来到镇巴,虽为帮扶,但也是自我学习和提升。这里有精诚团结的领导团队,有来自通州的帮扶精英,有执着于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有勤奋刻苦的孩子们,有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同事们:他们热爱阅读、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精于书画,热爱生活、豁达通透。与他们的相识正是生命中遇到的光芒。

一年半的帮扶工作,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与经历。教育帮扶,是爱与力量的传递,是希望与理想的接力,是师者本心的诠释,是教育初心的坚守,是人间烟火也是诗和远方。帮扶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初心不改,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王子鑫)

责编:朱刚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