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咸阳市秦都区人社局:提升能力优作风 担当尽责惠民生

2023年以来,咸阳市秦都区人社局紧扣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目标任务,在干事创业上出实招、下真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足实干进取之劲,强化能力作风建设,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咸阳新征程贡献人社力量。

多元化需求助力乡村就业

时下,大多数灵活用工人员已进入零工经济行业,秦都区零工市场与用工企业灵活性用工相结合,已是推动地方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11月1日,在咸阳汽车北站北边某附近电商分拣中心,当地3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前来上岗。这些日结工上班前通过扫码实名认证,务工打卡到岗等流程进行日常管理,并购买了相应的保险,为灵活就业及务工人员及时提供了保障服务。

零工就业信息由“散”到“聚”。秦都区人社局借助网站、微信等平台、零工市场专属服务热线等平台,集合甄别信息,实时对外发布,打破了信息壁垒,零工求职者可以实现马路上“抢活”到“零工市场”等活的转变,零工就业更加精准高效。

在就业工作中,大多数灵活用工人员已进入零工经济行业,秦都区人社局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就业工作的主抓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实事,深耕新零工经济,做好与新零工经济相配备的新零工市场,以更加灵活高效便捷的方式,优化人力资源分配,充分释放零工市场多赢效应,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秦都区零工市场自2023年8月25日正式揭牌运营以来,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标准化设置综合服务、岗位对接、岗位发布等核心功能区,一体化设立零工“即时快招”通道。已服务用工单位101家,涉及物流、快递、餐饮等行业,为502人实现灵活就业。自主前来零工市场登记720人,实现就业360人。秦都区零工市场经验做法先后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咸阳日报》咸阳广播电视台、《2023年秦都区深化改革案例》等多家媒体平台进行了宣传报道。

见习,打开大学生就业另扇“大门”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除了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网上求职外,近年来,参加就业见习成为不少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一条新途径。

家住陕西省汉中市槐树关镇人的任秀菊,是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眼看今年7月就要毕业了还没有找下工作,正着急上火的时候看见了秦都区人社局2023年2月在恒天广场组织的招聘会,成功入职到陕西金税大账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见习。

“秦都区人社局给我推介了见习单位,使我能更好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任秀菊高兴地说。通过秦都区人社局工作人员政策宣传,了解到大学生就业见习政策,工作人员当场为其对接了正在参加招聘会的见习单位,经过洽谈面试,任秀菊作为就业见习人员在陕西金税大账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见习。

2023年,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秦都区人社局持续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共有161人参加见习,提供见习岗位544个,有效地缓解了我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民生事 暖民心

秦都区人社局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安排部署,持续抓好重点工作推进,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切实把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激发的担当精神、过硬作风转化为推动人社工作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着力提升市民群众的就业创业技能水平,拓宽群众就业创业渠道,实现“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的民生事实,托举起无数群众追梦圆梦之路。

家住秦都区颐和名居46岁的刘海妮是一名陪读家长,因为孩子上学才进城,初中没毕业,因文化底子薄,苦于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老公也在农村种地赡养年迈的父母,在参加“秦大姐家政”技能培训班之前,刘海妮从事过很多行业,钓鱼市场的零工、洗碗工、配菜员等,却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现在已是一名中昌保洁公司的员工的刘海妮说:“2023年7月,秦都区人社局组织的“秦大姐家政”技能培训班,增长了自己的技能,有一技之长,找工作就容易多了。”

学有所成的刘海妮被中昌管理公司聘用为一名广场保洁,她迅速的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企业里面展露头角,成为了一名领班,人也变得自信起来,收入也增加了,工作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刘海妮表示,自己实现了技能提升生活品质。

刘海妮说:“我从一名农村妇女到保洁领班,志愿服务队分队长,内心非常感激的,参加星光技能培训学校“秦大姐家政”技能培训班,是她人生的转折点。现在中昌管理公司对我的付出也给了一个满意的待遇,让我的生活和家庭得到了好的保障,孩子也因为我的事迹更加听话用功学习了”。

和刘海妮一起参加培训的共有五十人,通过为期20天的家政技能就业培训,他们纷纷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学习,慢慢成长。和刘海妮同样兴奋不已的还有中昌服务队的负责人任军厂,由于保洁行业人员年龄都偏大,职业化程度不高,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管理难度大,企业每个月都需要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区人社局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班,大大的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用工缺的问题。经过培训的学员,有系统的工作规范和服务流程,现在人员也稳定了,再也不用天天招人了,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我很感谢秦都区人社局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任军厂说。

培训行业跟家政服务业事关千家万户,一头是务工人的就业需求,一头是育儿养老的现实民生需求,扎实推进“秦大姐家政”,主动牵起促就业和保民生的两头。截至2023年12月,品牌机构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175人,带动就业580人。从“小切口”入手,切实解决了秦都区就业增收、技能人才短缺、家政服务供需矛盾等痛点难点问题。

让便民服务更“贴心”更“暖心”

古渡街道办玉泉社区69岁老人张某,因长期不在户口所在地社区居住,经社区多方打听联系得知,老人居住在子女家,不清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流程,导致从2021年6月开始暂停待遇,后联系本人并协助其进行生存认证,第一时间恢复补发。陈杨街道办牛家村62岁老人王某,因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与人沟通,也无子女,一人居住,村上无法联系此人,于2023年暂停待遇,后经多方打听找到此人,上门开展服务,到村上临时拍照认证后,2023年7月恢复补发,保障老人权益。

坚持对待遇核心资格认证人员进行常态核查,针对待遇资格核心认证人员,秦都区人社局稽核科每月提取数据,对数据进行核查,首先对核查资料是否合规,其次对待遇资格核心认证人员逐一进行入户看望并核查,对每月核查人员建立台账,并不定期复查。通过上门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让广大居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惠民政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下一步,咸阳市秦都区人社局城居保中心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服务思路,拓宽服务内容,扎实转变作风,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便民服务更“贴心”、更“暖心”。(供稿:咸阳市秦都区人社局)

责编:刘萌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