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

滩地上的回声 | 辛杰峰

当人们认真地对待土地时,土地,会如何作答呢?在陕北,一片叫作“金鸡滩”的土地上,有了这样的回声:春有花开、夏有饲草、秋有瓜果、冬有大棚。

大地与人,总是互相滋养,一方给予庇护,一方还以守望……

IMG_256

春风温吹之时,我们咀嚼着一个关于“金鸡滩”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榆林城东的开光川住着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婆婆。忽然一天,她种的葫芦里居然“生”出了一个小女孩。她给女孩取名“金鸡”。金鸡成年后,因为与心上人分离,最终选择了投河自尽。金鸡投河后变成了一只鸡,对伤心欲绝的老婆婆喊道:“女儿还没死,妈妈别伤心。有个好地方,妈妈把福享。”那报恩的鸡带着给了她生命的老婆婆,飞过高山,跨过沟壑,一直行至一个四周漫有黄沙、中间生有水草的方位,它在这个水草丰满的地方驻了脚……从此,老婆婆便在这儿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这,便是金鸡滩这个地名的来处。这样的论调究竟是典故传说,还是在还原历史,我们无从考证。远古的归远古。很多年之后的今天,倾听传说故事的我们也停了下来,停在了这个名叫金鸡滩的村庄!动人的传说故事于旷古发生,而关于金鸡滩村的振兴之路却是始发于当下……

车子驶入金鸡滩,人也变得平静如兰。这里没有大山,这里没有峁梁,一片平地,一望无际。金鸡滩村,它长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和榆神矿区腹地,连着黄沙,靠近“黑金”;在这二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千子民有着独属于他们的生存之道,建强队伍、振兴产业、狠抓服务、促进和谐;在这平地之上,“伙场美丽,农民盈利”的势头正劲、“拴正人家”的获得者越来越多、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也越来越响。

春风吹,村里三千多亩的苜蓿地里,荡起一滩一滩的绿意。榆阳区金鸡滩村驻村干部崔艳华,脚踩一双运动鞋,站在苜蓿地旁,手臂扬起,“瞧,这就是我们的苜蓿地。”她指着成片的滩地,给我们讲述起金鸡滩村的“伙场经济”(“伙场”,即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农户对房前屋后空闲地的俗称)。众人好奇:这苜蓿用来做甚?喂牛羊?做饲料?三千多亩的苜蓿,哪儿来的那么多用途?众多疑问跑进了崔艳华耳中,她不忙着释疑,微微笑着,将这片土地上是如何实践出的苜蓿产业链条、伙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娓娓道来。

苜蓿,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二〇一九年,金鸡滩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二百七十余万元,成立了占地面积十三亩的榆林市榆阳区金村丰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次年,村党支部便规划出“整村推进、集体种植、分户管理、统一收割、集中销售、按比分红”的发展思路,将全村三千多亩集中连片土地第一茬种植燕麦草、第二茬种植优质紫花苜蓿,同步配套实施了节水灌溉设施。种子种下了,花儿也就开了,果儿也便实实在在地结出来了。

春末夏初,一茬苜蓿就快到收割的时节了。统一收割后的苜蓿经过晾晒打捆,被运到饲料加工厂,在自动化加工区内,绿色的、长长的苜蓿草经过分拣、粉碎、压缩、加密等工序后变成了颗粒状的饲料。苜蓿从种植、收割、加工到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经过加工后的饲料便于存放,喂养时也方便,对外销售后还能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这一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产业,成了金鸡滩乡村振兴之路上一个亮点项目。

“集体种植,村民只管给自己的苜蓿地浇水就行,连施的化肥都是合作社免费发放的,收割时节也不用愁,合作社投资购置的打捆机、抓草机、摊晒机等饲草类农机具省时省力,轻轻松松就能收割,每亩地能有两千八百元的收入。”周东红是金鸡滩村人,在村里开一家小卖部,她的家里有三亩苜蓿地,地不多,但是她很是知足。苜蓿地基本不用打理,一年收四茬,这个钱赚得轻松。

苜蓿地是金鸡滩上唯一的绿色吗?绝不是。在发展“伙场经济”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制定出“宜林则林、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大家撒下种、育起林、搭上棚,还有的养起了牛羊……

以往,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荒草丛生,或者是被庄户人家随意栽上几株菜苗。二〇二三年,金鸡滩村改造了一、二、八组三百户伙场盘子,建成了一百七十八座设施大棚。“方寸之地”变成了“聚宝大棚”,村民在建好的大棚里种油菜、油麦菜、水果玉米等。大棚内的蔬菜葱葱郁郁,大棚外的农人喜笑颜开。“去年年底,我的一棚香菜可卖了个好价钱啊,光这一项就收入几千元。”一位老人讲述着他的“经济账”,满脸的笑盖住了一张历经劳苦的面孔。

村里的大棚越来越多,从棚内采摘出的瓜果不仅是村民们餐桌上食物的原材,也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今年,金鸡滩村三、六、七、九四个组的伙场盘子也被规划到大棚建设的工作中。一座蔬菜大棚的搭建,饱了农人的肚子,鼓了农人的钱包,这样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当地乡村经济振兴的困境。

苜蓿地里开出了花,蔬菜棚里结出了果,还会有什么呢?还有一片经济林!金鸡滩村将发展经济林也作为一项增收致富的项目,将农户的空闲地利用起来,统一种植林果等经济作物。二〇二三年,已经在一、二、八组栽种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等经济作物共计一万株。这些栽下去的树苗,再过两三年便会挂果,成为村民们的又一致富路径。

随着“伙场经济”在金鸡滩村的落地开花,全村经济发展有了活力,村民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与乡村经济振兴同步提升的,还有乡村的人居环境。金鸡滩村的人居环境,让我们看到“陕北农村的未来”。

“这些年,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变化呢?”面对这样的提问,周东红喜笑颜开,缓缓地道来。

早些年,金鸡滩村的田间道路到处是土,风一吹,尘土飞扬;雨一下,泥泞不堪。那路啊,人难走车难行。二〇二一年,村里将田间道路全部实施硬化工程,一下子改变了多年的出行窘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田间地头收割回来的农作物也能方便运送了。用周东红的话来说,“在村里,走到哪儿都是平平展展、干干净净的……”路好了,乡亲们走在田间小路上的精气神也不一样了;路好了,人们跨出的步子也就大了。

忆起往事,周东红感慨不已。“家里孩子上学时,家在村里,学校在镇子上,虽说路不远,但是一路上没有一盏路灯,一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做家长的总有操不完的心。”周东红有两个孩子,老大上大学,老二读高中。早些年,村子到镇上的这段路上没有实施亮化工程,老大上完晚自习后,她不放心孩子一个人走夜路,担心漆黑一片的路上孩子被车撞、被坏人跟,走到沟沟岔岔里,因此每天雷打不动地等在学校门口,打着手电筒接孩子回家。如今,村道上有了路灯,夜幕来临时,一盏盏灯便亮起来了,照亮了归家人的心,照亮了归家人的路,也照亮了整个金鸡滩村。

在村里的道路旁,遥望着不远处的一处休闲公园,不自觉的心生惬意。原来,这是村内的“口袋公园”,小小公园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休憩小亭、散步小道、打卡小屋、柳编凉亭等休闲设施。细细一看,园内见缝插绿,有缝见绿。春日里,这里满目都是风景。再打量,这与我们想象中落后的、脏乱的乡村样貌并不一致。很难想象,一个淹没在滩地里的村庄,会有这样一处和谐秀美的亮丽窗口。采风时正值中午,日头当空,我们虽没有在公园内见到闲庭信步的乡亲,却可以想象,他们定会在某个晚饭后的空闲里走进这里,散散步,拉拉话,嗑嗑瓜子……这个隐藏在金鸡滩村里的“袖珍公园”,提升了村庄的颜值,也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当然,村两委领导班子们对这个“口袋公园”的期待不仅仅是作为便民服务实施而存在。大家的规划中,村内的“口袋公园”在不断完善优化后,还期待能吸引城里的人走进金鸡滩村,走到乡村小路、农田公园、特色大棚、美丽庭院里领略乡村风光;也能为全市学生们提供一个认识庄稼、了解自然、学习实践的自然课堂,帮助他们从小增强“三农”情怀,让孩子们体验田间地头的快乐!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中,金鸡滩村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有了提高。立于这个小小的公园里,我突然总结出一个“村庄与城市的距离不再遥远”的论断。我想,如此的乡村图景之下,人们对村庄的情感一定会生出远离乡村、走进乡村、回到乡村的大转折。

漫步于金鸡滩村的乡间小路上,有人问我,该如何形容金鸡滩的村貌、村风呢?我想了想,想到“拴正”这个词

在总人口为三千人的村庄里,我们听到了轰轰作响的机器声,我们看到了满目皆景的小公园,我们也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拴正”人家。

二〇二〇年至二〇二三年,金鸡滩村先后获得了“文明村”“五星级村党组织”“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人,是事,是故事。陕北人好用“拴正”一词,形容一个人为人正直善良,形容一个人的家庭文明,形容一个人互动有爱,形容一个人爱干净讲卫生。前几年,榆阳区推出“拴正人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争当“拴正人家”的风气在全区散开。

“这个‘拴正’不光是要环境卫生拴正,更是要思想素质拴正。”周东红说,村里的“拴正人家”评比比的是卫生,比的是人的心眼儿,比的是人的素质,大家在争先恐后争当“拴正人家”的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好家风、好村风。这几年,村里获得“拴正人家”“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媳”荣誉称号的人家越来越多。

在金鸡滩的精神文明实践站内,我们对村民们的文明气质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这是一个传播文明与大爱的角落。金鸡滩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换洗床单,为病残群众送米送面,为困难提供资助。爱意和善意,在小小的乡村翻涌。采访中,我问村里的一位乡亲,这样的好事善事更为具体的有哪些呢?给我们讲讲。她笑着回答:“这太多了,这要从哪儿讲起呢?”说完这一句,她像是真的无从开头一般地中断了这冗长的更为具体的情节。她的话没有讲完,她没有讲完的话里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动人之处……

作者:辛杰峰

1991年出生于清涧县,杂志编辑,新媒体编辑,自由撰稿人。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榆阳区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