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佛坪县石墩河镇:关于“三农”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佛坪县石墩河镇聚焦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等关键环节,完善政策机制保障,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动员群众主动参与,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基本情况和现状

石墩河镇位于佛坪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东与安康市宁陕县梅子镇相邻,南与大河坝镇三河口村相连,西与西岔河镇瓦寨村相连,北与陈家坝镇郭家坝村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地处蒲河中游,“三陈”公路纵贯全境,与西汉高速引线相连,银金路连通金砖沟与银厂沟并县城相连,交通便利。全镇辖3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599户1802人,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4人。石墩河镇属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库淹没区,新迁集镇位于迴龙寺村,规划占地141.07亩,安置库区移民和陕南移民382户1260人。气候温润,土质肥沃,是山茱萸、天麻、板栗、猪苓的天然适生区,产品行销全国,被誉为“天麻之乡”。目前,我镇通过农业招商引资,签约实施项目一个,策划包装项目3个,外出招商考察6次,接待客商8批次。围绕康养旅游、林下经济、中药材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谋划招商项目。

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深化理论研究方面。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推进会、全市乡村振兴局长会议精神等重点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每月专题学习、每季度研究”今年以来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20余次,召开千万工程专题会议6余次,邀请县级部门来镇召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1次,对我镇“千万工程”工作推进情况建言献策;召开石墩河镇村集体经济(林下经济)发展座谈会1次,邀请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对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强化责任落实方面。制定了《石墩河镇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建立了我镇“千万工程”责任清单。成立了石墩河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领导小组。实行“千万工程”责任清单周调度机制,同时创新出台千万工程“五个一”责任清单。成立了“千万工程”攻坚队,对全镇三个村“千万工程”建设工作分批次推进。

村庄规划方面。各村均完成2021—2035年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落实并执行。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无新增乱占耕地建设等违法用地行为。

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深入开展“扫干净、摆整齐”专项行动,成立“千万工程”攻坚队,全镇23名干部集中对迴龙寺开展改厕、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工作。运用督查通报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促进人居环境常态长效保持到位,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

发展富民产业方面。成立石墩河镇产业发展“红色动力 联村共建”临时党支部,3月初组织镇村干部赴山东省、四川省剑阁县、安康市石泉县、西乡县等考察绿色科技富农项目,引进文冠果、野茉莉、黄花菜等种植项目。通过镇村干部带头,群众主动参与、投工投劳的方式,因村施策,聚焦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天麻、猪苓、黄精等,发挥石墩河村中药材育苗优势,依托下湾产业园区培育、移栽各类适种中药材幼苗。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搭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营平台,打通天麻、猪苓等优势产业销售渠道。

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注重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快推进石墩河小学至郭家坝道路延伸黑化项目、孙家山产业道路硬化、迴龙寺村农网改造项目等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2024年申报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2950万元。各村组通动力电、宽带网络,均正常使用,设有助农金融服务点3个,大力发展电商行业。

提升公共服务方面。我镇设置村便民服务中心3个,图书室3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个,治疗室、诊断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四室分离,配备乡村医生2名,常态化开展“健康讲座+义诊”进村庄活动,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高标准升级村农村文化书屋,配备各类图书、影像资料0.2万份,为村民提供“学习充电站”。优化提升文化广场,积极开展文艺演出、电影下乡和文化进万家活动,展示新面貌新风气。

强化乡村治理方面。围绕乡村建设推动基层善治,持续用好二级网格、群众动员、风险台账三个机制,创新“1+20”干部包联工作法。结合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三大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摸排,充分发动全镇14名1级网格长、34名2级网格员,对全镇现有的32名重点人员,严格落实相关管控措施,确保重点人员管控到位。切实加强重点人员监管、防控违法犯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排除公共安全隐患,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累计出动160余人次,清除废旧广告牌、墙面宣传页10处,拆除乱搭乱建8处,清理乱堆乱放16处。产业发展方面:自筹资金100余万元,流转林地120余亩,引进种植优质淫羊藿种苗102亩,种植200余亩淫羊藿,配套建设喷灌设施8350米,喷头250个,实现黄精、连翘、知母林药立体套种300亩、中药材产业示范园78亩、野茉莉50亩、黄杏采摘园30亩、芍药20亩,黄花菜育苗3亩;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地面硬化1500米,入户道路1950米;河堤步道改造提升800米;文化桥头广场绿化带2处,修建灌溉水渠1130米。实现电力入户100%,宽带网络、手机信号全覆盖;实现快递到村。乡村治理方面:收集社情民意24条,化解矛盾纠纷16件、排查安全隐患18处,有效避免了各类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三农”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保护耕地种粮难。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之部分农户土地分散,种植难度和成本高,且部分耕地土地质量不佳,农作物生长受限,导致耕地种植收益低。耕地定性;对长期闲置、无人耕种的土地进行核实,邀请农业农村部门、镇村参与,对无法耕种的土地进行定性,长期撂荒、无人耕种的土地,土地所有权收回村集体所有。耕地定线。对一家一户原来分散土地的打散和调整,保证农民原有土地承包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重新按线划分地块,按线定好的地块,按集体种植安排进行规范种植,便于耕种主体实行现代机械化、专业化生产提供了便利。耕地提质。对统一整理划分的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建成能使用农用机械的大田,减少人力投入,增大机械化种植。

农户发展产业增收难。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产业结构单一、销售渠道不畅,且农户种植、劳动力成本高导致农户难以稳定增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降低农户种植中药材成本。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扶持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提供中药材种苗,减少成本投入。降低劳动力成本。群众在大规模发展种植产业,劳动力投入较大,因此通过在临县招工,降低劳动力成本,节省种植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按照“互联网+”“店面+电商”模式,与电商平台、企业合作健全营销网络体系,引导产销对接。支持市场主体加大订单生产和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弱势群体提升难。个别农户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内生动力不足,耕地种植、农业生产风险大,缺乏收益保障。提供免费或补贴的教育培训机会,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设立农村小额信贷项目,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他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广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加强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所等,丰富农村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管理教育难。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关注眼前利益较多,道德观念相对较为薄弱,对涉及其本身的一些工作参与度不高,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化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美德的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开展教育道德评比活动,激发自身动力。针对特殊户,实行“多对一”包抓教育。

人居环境提升难。部分群众思想意识薄弱,主人翁意识淡薄,知识宣讲方式单一,认知水平不高,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生活污水管网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旱厕、猪圈等设施,因户施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行改造提升。

集体经济增收难。市场规律掌握研判不足,产品加工、销售存在短板,持续性增收不稳定。在各村抱团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三个村集体经济利用现有资金和中药材产出时机,储存,粗加工一批枣皮、天麻、猪苓等产品,进行销售,初步实现盈利,再逐年根据市场因素采购和销售产品。(作者:佛坪县石墩河镇 陈锋锋、时阳)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