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旁的路灯坏了,影响群众出行;河道淤积,影响河道行洪;留守儿童缺乏亲子陪伴……
在旬阳市白柳镇,群众遇到类似问题都会想:还是去找人大代表帮忙吧!
群众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正是旬阳市白柳镇人大不断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结果。
人大代表联络站
群众常来事常办
为调动人大代表积极履职,解决基层人大职权虚化、地位弱化的问题,白柳镇人大从阵地建设、制度建立等多方面入手,充分激活人大代表履职热情。
白柳镇共有人大代表54名,如何组织开展好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如何把代表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镇人大首先想到的就是搭建一个履职平台。
白柳镇人大结合镇选区总体分布情况,按照“就近就地、方便联系”的原则,先后建成1个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和6个村级代表联络站,54名市镇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履职,实现辖区建站和代表进站全覆盖。创新建立人大“三亮四用五带头”工作机制,改变了以往有的代表闭会期间“不会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依托联络站面对面接待群众,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已成为白柳镇人大闭会期间工作常态。据悉,2023年全镇各联络站共组织超160人次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收集意见建议40余件,推动解决20多个问题。
“随手拍”下访民情
拓宽渠道解民忧
“第一天反映的情况,第二天就解决了!”白柳社区人大代表李品路过白柳大道河堤时,发现沿线有几盏路灯灯光微弱,影响群众出行。“我当即在现场了解情况,核实之后随即上传‘随手拍’,没想到反应速度这么快,相关单位很快就处理了。”
现在,白柳镇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又多了一个渠道——通过旬阳市人大创新推行的“随手拍”小程序随时随地反映工作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人大办工作人员迅速“接单”并推动解决,这已成为高效解决群众民生问题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旬阳市人大以全省“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一镇一品牌”创建工作,探索构建了“随手拍”下访民情、“小微急”中解民忧为内容的“民呼我应”民情接办新机制。白柳镇人大充分利用该机制,2023年共计高效解决看似琐碎却关乎民心所向的“小事”32件。
代表参加党委会
督评事项办实事
“人代会参加了很多次,但当代表这么多年,党委会还是第一次参加,会上反映的群众呼声很高的道路修复问题,现场就交办了。”白柳镇子房村人大代表杨应慧对于镇“一线党委会”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现场解决问题的方式称赞不已。
为更好地听“民声”,推动“民生”实事解决,保证人大代表在全镇事务中有更多话语权,白柳镇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每月“一线党委会”,议事过程中充分征求参会代表意见建议。
同时,在干部管理“三选六评”中设置社会督评分值,年末各办所(中心)围绕本单位所涉及的政令畅通、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服务效能、廉洁自律5方面服务事项,向人大代表述职,代表们根据平时工作和述职内容,给各单位“政绩”和“政声”打分。
人大代表在行动,截止目前,白柳镇二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票决出的2024年4件民生实事,正在代表们认真履职督导下有序实施:大沟治理项目完成一期施工、通村路新安装路灯120余盏、修复水毁路基沉陷和路面断裂16处,修复产业道路3条15公里。
一张张事关民生的“实事清单”落地落实,让群众的“幸福账单”变得越来越厚实,白柳镇人大依法履职、探索创新,努力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奉献人大力量。(田 琳)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