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民主法治

凤翔检察院:以检察之力,守护非遗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其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

IMG_256

泥土中成长的金娃娃

一块泥巴可能承载了你关于童年的有趣记忆,但在凤翔,一块泥巴造就了无限的可能。泥人、泥动物、泥物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凤翔是泥塑的发源地,造就了泥塑鼻祖的地位,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已有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的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类制品,已于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左秦琼右敬德

临近除夕,在宝鸡地区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张贴这样的“门神画”,又称木板年画。凤翔的木板年画至少可以追溯到150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在凤翔的南小里村,汇集了设计、雕刻、印刷、彩绘、发售的完整作坊生产线。“八大门神”是凤翔年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造型夸张、人物威猛”,按照老辈儿的习俗,都是贴在大门上的,寓意镇宅辟邪。凤翔木板年画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勺脸谱

凤翔马勺脸谱起源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装饰居室,有镇宅、辟邪、祈福、纳祥之意,其粗犷的造型、稚拙的纹样、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想象、线条穿插的变化,充分显示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智慧,如今马勺脸谱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逐渐融合近代美学思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堪称“西府一绝”,已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G_270

六营泥塑、木板年画、马勺脸谱、西秦刺绣、皮影、窗花、剪纸……是凤翔悠久的历史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近年来,宝鸡市凤翔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刑事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赓续民族历史文脉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实地调研解决难题

该院干警广泛开展调研,摸排全区非遗项目现状。干警们深入六营泥塑村、凤翔陶罐制作工作室等地,了解泥塑、陶罐等文化产品制作原材料、制作过程、传承和经营现状等情况,询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标保护和技艺传承方面遇到的困境,针对非遗传承人咨询的如何申请商标保护、面对虚假冠名情况如何维权等问题给出了详细法律意见。

IMG_275

能动履职强化保护

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文化遗产全面保护。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方案》,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同时,该院会同非遗保护主管部门构建沟通协作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检察保护联络点、西凤酒、柳林酒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成立非遗保护志愿中队,合力打击非遗产品虚假宣传、侵害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公平、公正、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

IMG_278

法治宣传护航传承

该院通过线下摄制非遗宣传短片、参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文旅商体融合展示推介会、发放保护手册、现场法律答疑、线上新媒体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引导群众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防假辩假能力,积极营造全民关注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

凤翔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文化保护仍需长效长治。凤翔区人民检察院将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厚植为民情怀,积极能动履职,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依法惩治文物犯罪,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治理水平,携手画好文化保护“同心圆”,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守护中华历史文脉。(供稿:凤翔区人民检察院)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