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洛南县保安镇的村头巷尾,田间阡陌纵横,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舒畅的空气,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氛围,幸福的笑脸洋溢在每一个村民脸上。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乡村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明实践绽光彩,筑基育德树新风。
保安镇着力践行“百事孝为先,做事德在前”群众实践活动,全镇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征集孝德事迹,利用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故事,激发广大群众学习先进的热情,补齐群众“精神短板”,截至目前,全镇上下共表彰评选“好媳妇、好公婆”26人、文明家庭13户、道德模范10人,组织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15场次,挖掘各类先进人物事例98个。全镇上下共同开展“吃水不忘修渠人 建功立业新时代”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依托洛惠渠、洛南红色教育基地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让全体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此外,为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村社区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节日,举办“村晚”、“农耕文化展演”、清明祭英烈、“我在文明实践过重阳”等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实践育人”“文明实践我行动”特色文明实践活动350余场次,让文明乡风沁润人心。
人居环境绽新颜,乡村蝶变引客来。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还体现在整洁干净的人居环境中。向远处望去,保安镇道路平坦,地面干净,青山绿水,处处展现出美丽宜居的和谐景象。“咱们社区真是越来越美了,从仓颉小镇到非遗街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早上在这里晨跑让人心情舒畅。”仓圣社区居民李淑慧深有感触地说道。今年手工非遗街区、洛惠渠指挥所、洛河生态坝、红色教育基地相继建成,集镇地下污水管网建强、老旧街道改造完成、公共设施短板补齐,秀美集镇建设精细管理。村民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这条新街道,也是保安镇发展的“新路”缩影。自手工非遗街区建成,招引本地非遗传承人29人成功返乡开店,建成包含29家非遗门店、44家当地特色饮食门店,成功引进新加坡夏草莓种苗,仅国庆期间,吸引了上万名游客打卡保安。
乡村治理新路径,和美乡村入画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安定和谐的乡村环境是乡村山清水秀、沃土丰饶的保障,在保安镇的田间地头、院落街巷里村民与干部围坐在一起,正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村里需要治理的重点问题和各家各户面临的难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场接地气、有温度的院落会开得有声有色。“我问一下,今年秋播小麦种子有没有补贴?”“各位干部,我想打听一下农村宅基地现在都有哪些新政策?”“我打算在后坡上种植天麻或者其他食用菌,能不能给我讲讲林业方面的条条框框?”这样的院落会遍布在保安镇的各个村落,是保安镇创新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三讲三访”工作机制,将“讲”“访”相结合,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深夜时分,保安镇的街头巷尾,“闪烁的警灯、藏蓝的身影”这是由当地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志愿者等组成的“夜巡”队伍。为确保全镇环境和谐稳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镇党委政府周密部署,联合派出所民警、综治办干部、法庭、各村护学岗、志愿者等,持续开展夜巡夜查及夜间护学行动,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守护万家灯火。“晚上去接孩子放学,学校门口护学的民警和闪烁的警灯让人心里感到温暖和踏实”。仓圣社区居民邵建平说。
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保安镇正全力构建宜居、宜业的乡村慢生活圈,着力推进乡村环境和人居环境整治走深走实,恰如一股春风、一股暖流,润物细无声地融进村民柴米油盐的生活,吹奏出一曲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之歌。(杨帆)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