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勉县茶店镇紧紧围绕“八五”普法工作规划,以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为目标,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持续多元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促进法治乡村建设,构建和谐法治茶店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完善普法责任机制建设
坚持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为切实加强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茶店镇立足于法治建设实际情况,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普法领导小组,形成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各部门联动配合的普法工作格局,统筹全镇普法工作,压实工作责任。同时,每年根据人员组成调整,及时更新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以保障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全面梳理,制定清单计划。为切实做好“八五”普法工作,根据各级安排部署,在总结梳理“七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同步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制定并公示普法工作责任清单、普法重点推进事项等,通过进一步明晰普法工作责任,确保“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做好单位学法用法工作
抓好“关键少数”,落实法治教育。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纳入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建立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对各类法律法规进行自主学习。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综合法律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参加陕西省学法考试,全镇已有32人注册陕西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平台。
统筹多方力量,打造法治政府。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镇级法律顾问配置,12个村(社区)实现驻村律师全覆盖,驻村律师常态化为群众解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援助,加强法治宣传,完善法治力量建设。
广泛开展社会普法宣传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普法力量。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广泛吸纳热心普法工作、政治素质高、熟悉法律知识的人员共60人,统筹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工作。今年通过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0余场,干部群众法治理论水平提升,法治观念显著增强。
执法过程普法,普法助力执法。积极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将行政执法工作和普法宣传教育相融合,同部署、同推进,组织各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抓牢特殊关键时间节点,如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通过“摆摊”活动、法治讲座、广播等形式开展主题普法活动10余场,让干部群众享受更方便、更有效的普法服务。
积极创新多元普法形式
“法律七进”,重点普法。坚持重点领域、重点场所普法宣传,着重开展“法律进校园”、“法律进乡村”等活动,在辖区各学校组织普法力量开展专题普法8场次,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24场次。在学校,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常见的犯罪行为、身边潜在的危险等方面,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上“预防犯罪 守护成长”主题的法治课。在村(社区),邀请法律顾问,在重点时段开展普法宣讲、讲述涉农法律知识、矛盾纠纷化解等内容,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依法处理纠纷的思维。
多元普法,常态普法。立足普法工作要求,积极加深普法深度、拓宽普法广度,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均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通过窗口岗位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镇覆盖。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通过律师坐班、法治讲座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借助电子设备普法。茶店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广播等进行法治宣传,有效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四是“互联网+法治”线上普法。依托微信工作群、公众号开展法治宣传,通过转发普法公益类广告、播放普法小视频、开展普法知识竞赛等,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灵活性和普及性,全面提升普法效能。
注重推动普法实效落地
茶店镇紧抓普法这一重点任务,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深化普法工作下沉,创新普法举措,将普法与法治创建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相结合,将普法与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市场执法等相结合,12个村(社区)已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其中长坝村、余家湾村、茶店社区先后被评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石涛)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