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宝鸡市渭滨区新民路小学组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研学活动,带领同学们走进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探索之旅
活动当天,同学们怀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踏入博物馆。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精美青铜器,在灯光的映照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历史文化探秘之旅。
当同学们驻足于青铜器何尊展品前时,讲解员的讲述将他们带入了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何尊被誉为“镇国之宝”,其造型厚重,工艺精湛,内胆底部铸有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四个字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文字记载。讲解员还提到,铭文中出现的“彻”字,与当时的税收制度有关,表明西周时期已经有了较为规范的税收制度,用以保障国家的运转和百姓的管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积极与讲解员互动,探讨铭文的含义和古代税收制度的相关问题。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还参加了手工制作青铜爵的体验活动。博物馆的手工艺老师提前准备好了陶泥、塑形工具等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先将陶泥揉成泥团,通过捏、搓、压等手法塑造青铜爵的各个部件,并用工具刻画纹理。经过一番努力,原本松散的陶泥逐渐变成了造型各异的青铜爵。同学们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青铜器文化的魅力,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还了解到了一些税法知识。讲解员提到,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古代的税收制度虽然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运转和人民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于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税法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了税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研学活动,新小学子们在青铜器博物馆中沉浸式地感受了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在心中种下了税法知识的种子。相信这次独特的经历将成为他们宝贵的记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历史文化,积极传播税法知识,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宝鸡市渭滨区新民路小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