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宜君县五里镇:聚焦“责任链”强化“红色代办”

宜君县五里镇地处宜君县东部,距县城26公里,山川塬并存。全镇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4040户13920人。全镇形成以玉米、苹果、核桃、蔬菜、畜牧及光伏新能源等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度被表彰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被授予2021年度“平安铜鼎”。

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宜君县五里镇党委扛牢主体责任,精心部署安排,守正创新、笃行不怠,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不断锤炼增进开创高质量发展局面的本领。

压实责任链条,拧成“一股绳”

坚持把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位推动、高效联动、强力推进。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N”工作专班,下设1个办公室和宣讲、实践、督查等多个专项工作组,办公室抓统筹协调、当好“发动机”,工作组抓工作落实、当好“作战部”。党委坚持学在先、走在前,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作用,把党史学习作为常态化内容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各党支部年度学习计划、党校培训计划、“周三夜校”主题和各党组织党课主题,经常性地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讨,推行党员干部每日百字学习制度和每周四定期督查制度,使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领导带头、上行下效、层层联动的良好效应。集中学习有期限,为民服务无穷期。五里镇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用“四个度”深化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实招、亮硬招、谋新招,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盘活红色资源,铆足“一股劲”

坚持用好用活红宜县委旧址红色资源,按照“12345”建设思路对红宜县委旧址进行展馆布展、改造提升,现已被确定为照金干部学院教育基地,并依托这一优势资源,使党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提升党史教育“渗透力”和学习实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深化丰富“红色代办”服务项目,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升“精气神”。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实地参观,并先后组织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交流研讨等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活动,引导党员群众从刘培植、强自修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开展讲好党的故事、现场讲党课、参观学习等红色教育活动。传递“关怀情”。将为民办实事的温暖同步送到群众心坎,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组建一支“红色代办”服务队,对居家隔离人员推行“群众点菜、政府接单、代办送餐”的服务模式,将柴米油盐菜到生活用品、药品物资等生活必需品送到群众身边,切实解决居家隔离群众的后顾之忧,筑牢疫情防控盾牌,隔离疫情不隔“爱”。传播“好声音”。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契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化身“播音员”,利用微信群、广播等及时推送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推行联系包抓责任制,与群众结成学习对子,开展“家门口”“田间地头”宣讲服务,全方位推动理论宣讲“飞进寻常百姓家”,真真正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做深走实。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解决急事有“速度”。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民法典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爱河护河、防养老诈骗、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等85件;在秋收农忙时节,组建“一帮两促”为民服务小分队,对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开展“五互”活动(互动、互学、互帮、互比、互促),走进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销售一线,助力秋收确保劳动成果颗粒归仓,传递关爱真情。

解决难事有“力度”。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聚焦县委第十七次党代会确定的“134”发展思路,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在持续做到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完成山地苹果种植1290亩;建成两个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兴市村中药材切片厂、马塬畔村红薯粉条加工厂、寨子村东塬红果袋厂、雷声村高效果蔬产业发展基地、贺塬红鲜果气调库和果箱果袋厂等特色产业项目,目前均运行良好,收益可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

解决愁事有“温度”。设立“点兵点将台”和“100”便民服务台,指定1名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实行主动接待、全程导引、办结回复“一条龙”服务,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承诺制等制度,大力推行服务事项“打包办”“提速办”“一窗办”等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办理小额信贷、土地流转、就业失业证、大病救助、养老申报等具体问题300余件。坚持“书记在现场”“党员在一线”工作法,镇党委班子赴村级一线现场办公,解决土地流转、移民搬迁、安全隐患、产业发展问题36项,化解矛盾纠纷15起,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解决盼事有“广度”。为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幸福感,宜君县五里镇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来攻坚,统筹谋划、创新举措,按照“水陆空一体整治、点线面一同推进、全民一起参与”的工作思路,探索推行“1371”工作机制,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整治提升宜居环境品质,村容村貌提靓晋档。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实施乡村治理提效工程,结合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任务,在全镇实行乡村社会治理“双积分制”,并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和个人评优树模、先进表彰的最终依据,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奋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逐步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用实干担当答好新赶考路上的时代答卷。(供稿:宜君县五里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