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汉台区文化馆:触摸时光肌理,感受文化温度

在悠悠汉水之畔,巍巍秦巴腹地,汉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之根,深植于民;非遗之魂,活态传承。”汉台便是这样一方沃土,孕育出了三项市级非遗项目,犹如三盏不灭的灯火,照亮着文化传承之路。

在这些非遗名录之中,有传统医药的千年智慧,承载着医者仁心的坚守与奉献;有融入民众日常的民俗瑰宝,独具风情,展现着民间技艺的精湛与传承;更有那质朴无华的百姓生活,流淌着温情与厚意。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缓缓铺陈开汉台往昔的壮丽画卷,让人们在品味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温度。

中医热敷正脊疗法(汉台黄氏)

中医热敷正脊疗法(汉台黄氏),是根据“传统中医熨疗法”衍生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中医热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热敷正脊疗法(汉台黄氏)的治疗方法直观简单:首先根据望、闻、摸、查,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疾病诊断。望,就是观察患者的气色、体态、表情等;闻,既是听患者自我讲述;摸,既是摸骨查病;查,既是查看相关检测资料。然后根据具体病症,选定羌活、独活、乳香、等中药材,碾成粗末,放入锅内文火煸炒至烫手取出装入布袋,熨烫病理体表穴位,同时,施以敲打、捏、揉、推拿等独特手法。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下发挥较好的药理作用。达到温通经脉、散寒祛湿、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的目的。

中医热敷正脊疗法(汉台黄氏)是契合中医“内病外治”原理,在治疗软组织损伤,颈腰椎骨关节病及各种痛症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医药的宝贵遗产。

彩莲船制作技艺

彩船是民间艺术产物,表现形式多样,可两人表演,也可多人表演,配以帮船姑娘、笑和尚、摇婆婆、胖婆娘、卖货郎以及其他杂耍,都可入场增加气氛。因彩船表演通俗、观看易懂、唱词明了,易被群众接受。同时不论年龄大小、一学即会,是一种很受群众欢迎和模仿的舞蹈工具,是一种直接宣传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新生活到群众心中的宣传方式。

陕南彩船造型与汉江捕鱼摆渡的“梭子船”相似,船身造型优美、船体长约2.4-2.6米,船身宽0.5米,船篷高1.5米,中间为凉亭楼阁式船篷,头尾上卷高翘。船体也可分龙船、鱼船,过去以五色纸裱糊,现楼阁四柱多以彩花、金丝、泡纱包缠,高档次的还可制作金龙抱柱、玉柱画栋等装饰,楼阁前彩门有心字型、椭圆型、长六角形、圆形,以花束装饰,其余三面可装饰成花格窗、蒙纱窗和仿古窗。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现还可以配置电子星光灯,夜间更是金碧辉煌。船体两侧多以莲花、莲叶图为主,体现彩莲船的主题名称。彩莲船全以手工制作,它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在表演中表达了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风尚,世代相沿且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

汉中槟豆热凉粉制作技艺

凉粉有热凉之分,凉粉在前,热凉粉在后。槟豆热凉粉不仅在“凉”字下了功夫,而且在“热”字上别具匠心。槟豆凉粉是陕西汉中著名的汉族小吃。汉中人夏天吃凉粉消暑解渴,冬天则爱吃热凉粉,称“热打铁”,加上各种调料,吃了回味无穷,味口大开。凉粉是以槟豆、豌豆凉粉为上品,米凉粉次之。汉台区铺镇的槟豆凉粉更为可口。选材上也大有突破,让其更上一层楼地占据了独特口味,香辣可口。

关于凉粉的出现,汉中流传着一个故事:清咸丰十年(1860)的某一天,咸丰帝听到宫外有人叫卖:“酸咸麻辣香,消暑是良方,若是吃一碗,三天心中凉。”咸丰随太监走出宫外,见一卖凉粉的被团团围住,大家吃得正香。咸丰立即要了碗,调的是芝麻酱、辣椒面、蒜泥、芥末、陈醋。吃完后又要了一 碗汉中凉粉,连声称好。但身上未装银两,只好脱下黄马褂说:“明日拿上这件衣服到宫门口换取凉粉钱吧!”第二天卖凉粉的向门官说明情况,咸丰特意赏赐纹银三百两,并留卖凉粉的在宫廷专门向御厨传授制作凉粉的绝技。

汉台通过 “保护 + 传承 + 创新” 三位一体的模式,开展 “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 等活动,让传统技艺在互动体验中深入人心,推动非遗产品市场化,助力乡村振兴。

从医者仁心到巧匠匠心,从味觉记忆到视觉盛宴,汉台非遗正以多元姿态展现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当彩莲船划过岁月长河,当热凉粉的香气萦绕街头,当热敷疗法为现代人舒缓疲惫,这些承载着汉台记忆的非遗项目,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文化传奇。(图 文︱方 音)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忻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