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积极推进信息科技教育、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新兴教育模式在学校的普及应用,韩城市新城区第六小学勇于改革创新,深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AI 技术的能力,推进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于2025年2月19日成立了人工智能工作室,精心选拔16名骨干教师组建了团队,开启了学习实践活动,引领教师尝试使用AI技术,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高效。
3月6日,韩城市新城区第六小学人工智能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4月11日,韩城市新城区第六小学组织开展基于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并与陕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科创教育研究中心举行合作签约仪式。韩城市教体局党组成员、教研室主任高启锋、教研室、电教中心分管领导、新城教育组组长张振喜以及全市小学主管教学副校长、电教主任、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新城六小副校长张韩娜主持。
全市近百名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共赴一场AI与学科融合、智慧共生的教育盛宴。
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共有三场示范课,分别由河北石家庄的张元元老师和新城六小的张苗苗、李娜三位老师执教。
张元元,河北省石家庄市骨干教师;石家庄市素质赛一等奖获得者;石家庄优质课活动展示者;石家庄市微课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石家庄市灵寿县英语兼职教研员;丁玉海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石家庄市张新玲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国教育专家网“千人计划”教育名师。
李娜,中共党员,一级教师,英语高级阅读指导师,韩城市教学能手,韩城市兼职教研员。参加义务教育小学英语(陕旅版)新教材修编审读工作,参与录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陕旅版英语教材示范课例,多次担任韩城市新城区“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评委。
张苗苗,韩城市新城六小骨干英语教师,新城六小人工智能工作室成员。她善思好学,常态化运用AI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致力于为学生铺就精彩的英语学习之路。
张元元《My Mother Is a Doctor》
张元元老师执教的《My Mother Is a Doctor》一课创新融合AI技术,展现新的教学模式。课前,以家庭职业派对邀请函创设情境,融合文化元素,迅速激发学生兴趣,并借助AI生成“洗脑式”记单词说句型的视频,巧妙完成知识预热。课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借助丰富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结合AI生成学生未来的职业画像激发学生努力思考职业的意义,并通过AI制作的绘本视频开展价值引导,实现知识与育人融合。课后,作业分层布置,涵盖知识巩固、能力提升与创意拓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多维度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范例。
张苗苗《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张老师带来的这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以AI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用AI贯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课堂导入环节,借助AI文生图功能,将中国古代天气谚语转化为生动视频,以趣味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入课程主题。在知识讲授环节,AI数字人化身专业气象主播,用标准英语播报天气,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掌握知识。练习环节,学生与AI智能体实时对话,围绕不同城市天气交流问答,在个性化互动中巩固核心句型,有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让英语课堂充满科技感与活力。
李娜《 My Mother Is a Doctor》
李娜老师执教的《 My Mother Is a Doctor》,AI技术应用呈现多维度融合特点:导入环节借助即梦AI数字人技术与VR场景,构建沉浸式“职业体验馆”,通过3D虚拟形象与多模态交互突破传统二维局限,激发学习兴趣;实践环节将教材人物升级为具备实时语音监测、语法纠错能力的AI智能体,实现“询问职业”等情景对话的互动式口语训练,营造真实语言交流语境;巩固环节运用DeepSeek技术,将核心知识转化为动态视频素材与“单词消消乐”网页游戏,通过“文生图—图生视频”的可视化呈现及游戏化设计,让学生在趣味场景中强化词汇记忆与运用能力。多层次AI应用形成“沉浸式导入—互动式实践—趣味化巩固”的完整学习闭环,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
优秀案例分享:
西安高新第八小学臧小琳老师做了题为《ai赋能,构建灿烂语文教学——西安高新第八小学的创新实践与探索》的案例分享。臧老师以本校具体教学为案例,为大家阐述了学校在利用ai技术赋能语文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课前备课、课中互动、课后评价全流程中的创新应用,不仅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也为个性化学习劈开了新路径。臧老师的分享让我们耳目一新,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带来的新变革,同时也为新的课堂模式的变革起到引领作用。
陕西省教学能手杜萍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她首先肯定了这几位老师在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方面为大家做出的示范,以AI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用AI贯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在导课、新授、巩固练习等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创设情境,比如结合AI生成学生未来的职业画,AI数字人化身专业气象主播,用英语播报天气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跨越时间、空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与广度,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让AI助力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研室副主任王敏进行总结发言,她首先衷心感谢新城六小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全市兄弟学校创造了难得的观摩契机。在此次观摩学习过程中,大家积极接纳新观念、认真研习新方法、科学付诸实践,收获颇丰。通过观摩,引发了诸多深入思考:一方面,对于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功能定位需精准明晰,充分认识其助力、赋能以及融合辅助的多元特性,巧妙嵌入教学环节,开展多样互动,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始终是核心任务,不能偏离目标导向,教师要持续打磨教学设计能力,进一步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格局。希望各校能以本次活动为崭新起点,积极投身教研学习,大胆探索实践,持续优化教学路径,让人工智能成为课堂创新的有力引擎,为各校教学工作乃至韩城整体教育质量的攀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携手共创教育新辉煌。
新城六小人工智能签约专家简介
马红亮,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学术型)、学校课程与教学博士生导师(专业型),陕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科创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3-2014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英国),CSTE 2023/2024国际会议大会主席;陕西省STEM教育研究基地负责人,陕西省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SSCI一区期刊 IJ STEM Ed、ETR&D等审稿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SSCI、CSSCI论文50余篇。
新城六小与陕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科创教育研究中心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马红亮教授作专题报告,他主要从“什么是人工智能,怎么教人工智能和怎么用人工智能”三部分内容给大家进行讲解,让大家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又从人工智能原理、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分享以及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做好教学教研工作等方面向老师们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参会老师受益匪浅,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次人工智能教学展示现场会暨科创教育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智能技术与教育创新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随着科创合作的深入推进,未来将有更多AI教学应用落地课堂,为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提供强大支撑。期待在科技与教育的双向赋能下,能够构建更加开放、智慧的学习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教育的未来已来,让我们携手同行,以创新为笔,共同绘制智慧教育的美好蓝图!(孙丽琴)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