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6 日,府谷家长教育大讲堂(2025)第二期活动在府谷县第一中学举行。应校方邀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张新林老师代表县教体局、县社区学院、县道德文化促进会及县第一中学,为高二年级千余名家长和教师作《为国育才从家长教育开始》专题讲座。讲座由该校副校长云旭东主持。
作为传统文化赋能家庭教育的深耕者,张新林老师从五大维度系统解析家庭教育的核心逻辑:
一、教育之根:遵循生命成长规律
从生命哲学视角出发,阐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自然法则,强调教育需尊重个体差异与成长节奏。
二、教育之本:解码“少年养正”内涵
结合《德道经》等经典智慧,解读“养正”教育对青少年品德塑造的关键作用,提出 “正德、正心、正行”的培育路径。
三、教育之痛:直面五大现实误区
剖析当下家庭教育中 “重智轻德”“过度管控”“情绪绑架”“标签化认知”“替代式成长”等典型问题,警示偏离教育本质的危害。
四、教育之道:构建德才兼备培养体系
提出“品德为基、知识为翼、能力为器、责任为魂”的四维培养模式,强调“品德 + 知识 + 能力 + 责任”的有机统一,破解“有才无德”“有德少能”等教育失衡困境。
五、教育之钥:筑牢幸福人生基石
分享“榜样示范、习惯养成、经典浸润”三大核心法宝,指出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生活习惯的潜移默化,以及经典诵读对人格塑造和学习能力的深层赋能。
讲座中,张新林老师以“醍醐灌顶”式的观点引发家长深思:反对将孩子的情绪波动简单标签为“心理问题”,强调“行为是生命对环境的本能响应”,建议家长以《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为参考,通过自身良好习惯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孩子的道德细节,以励志教育替代说教。他特别举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母,用‘质朴’的家风和‘读书’的期许,传递着比城里家长更本真的教育理念 —— 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物质给予,而在于精神引领。”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张新林指出:“‘管坏’的孩子尚有规则意识可循,‘惯坏’的孩子却易陷入价值观迷失。”他强调,家长对孩子的爱需与正确的教育方式结合 ——“真正的父爱母爱,是教会孩子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而非以‘保护’之名剥夺成长的机会。”
在习惯培养与学习动力的关联上,他提出“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根基”,建议家长从作息管理、阅读习惯、劳动教育等细节入手,通过经典诵读视频演示,直观展现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专注力、理解力的提升机理,呼吁家庭构建“书香浸润”的成长环境。
此次讲座以传统文化为镜,照见当代家庭教育的痛点与方向,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推动“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从家庭根基处扎根生长。(供稿:府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