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创建

话说年俗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为生于社会主义新中国、成长于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深感骄傲和自豪。学思践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有利于从灵魂深处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法宣人和市县作协作家,就要切实扛起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多地网友认为,禁放烟花爆竹就意味着过年没有年味。为此,有委员建议将禁放烟花爆竹改为限时燃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还是限时燃放,其实就是让我们内心对消失的年味有一个期待。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理解和传承年俗,不让传统年俗在下一代中流逝,让年俗、年味在新的生活习惯中传承发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过了腊八,距离过年也就不远了。腊八这天,要喝腊八粥。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团聚吃腊八粥。腊月初七晚上,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在半夜时分开始煮,用微火炖至第二天清晨。后下入饺子,待饺子煮熟后祭祖、食用。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祈求合家平安。祭灶和扫年。祭灶,即送灶神升天,小年也叫祭灶节,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寄托哀思之意。扫年即扫尘,亦即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碗,实施干净彻底的大扫除。扫尘,即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年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除即去除,夕指夜晚。除夕,即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除夕源于先秦。除夕有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挂灯笼、放爆竹、吃饺子、吃年糕、吃年夜饭、守岁等习俗。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第一天,标志着农历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习俗有祭祖、拜年、开门炮仗、吃饺子、吃汤圆、聚财、给压岁钱等。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开门炮仗”。拜年是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历史悠久。一般拜年从家中开始,晚辈起床后向长辈拜年,长辈将早准备好的压岁钱赠给晚辈。之后,外出时遇到人互相恭贺新年,说吉祥话。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互相登门拜访。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开始祭祖。北方人吃饺子,意为一年交好运;南方人吃汤圆,意为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忌杀生、扫除、哭泣、吃药。

正月初二是开年日、回门日。早上开始走亲访友。初二回娘家,又称“迎婿日”,就是女儿女婿回娘家,寓意亲人间要多来往,欢迎新家庭成员,要求早点去,礼双数,傍晚回,莫过夜,重礼节,懂礼数。祭财神,祈愿能够财源滚滚。吃开年饭,吉祥如意,身体健康。忌洗衣、回门单礼、清理垃圾、扫地、讨债。

正月初三是猪日、老鼠娶亲日、扫帚日、谷子生日、赤狗日。打扫房间,早睡早起,烧门神纸,包合子,惜粮食,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心愿。忌杀猪、打老鼠、动刀子或剪子、走亲访友、吃米饭。

正月初四称为羊日,“三羊(阳)开泰”,是民间迎灶神的日子,恭迎灶神回民间,三牲、水果、酒菜齐备,焚香点烛。吃折箩,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收拾得干干净净,开始新的一年,象征好的开始。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接财神、送穷神。传说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大家闻鸡鸣即起,放鞭炮,挂红布,共喝财神酒。送穷神,即把“五穷”赶走,拿起扫帚,把垃圾清扫出门,寄托了人们驱邪避灾、祈福的良好愿望。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前,一般不打扫卫生,初五才把家里的垃圾扫出门外。“破五”,即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结束。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民间传说这样可免除小人谗言之祸。正月初五也称“忌针节”,妇女不能用针缝纫。

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开市、弃破衣、供煎饼,寄托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开市,即生意人会选择这天开门营业,代表马到成功。农民要开始准备下地耕种,为在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外出游玩,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外出去公园、广场、商场人多的地方,将出行、游玩和回家之路设置成一个圆圈,返回即有团圆美满之意。同时,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办事能够有始有终。用这个轨迹圈子,希望能够完美地圈住幸福、美满和吉祥。忌杀生、观红喜事。

正月初七为人日,意为人类的生日。吃长寿面以护佑人健康长寿。忌去亲朋好友家拜年、遇殡葬、洗衣物、请医生、出远门、打骂小孩。

正月初八为谷日、顺星日。农民开始一年的春耕工作,想要有个好收成。对写有谷物名字的牌位进行膜拜,祈求丰收,教育孩子认识“五谷”。要出门,忌八仙、放生鱼鸟、祭祀星君、杀生、浪费粮食、打碎器物。

正月初九为天公日,让大家在新年交好运,出门办事顺利。拜天公,以求一年风调雨顺,出门办事事事顺意。上好酒菜,全家欢聚,寓意好日子长长久久。好好沐浴,换上干净内衣裤,以尊敬天公。午时(11-13时)出门晒晒太阳,吸收阳气,强身健体。忌夫妻之间争吵、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晾晒衣物。

正月初十为大地生日、石头神生日。挂花灯(添丁灯),喝花灯酒,吃莜面。忌动土动石器、熬夜点灯、说不吉利话、骂人吵架、闹别扭、拜神时衣冠不整、属鼠的人夜不归宿。

正月十一为子婿日。岳父岳母宴请女婿,拜晚年,吃盒子,舅舅为外甥、外甥女送灯,请紫姑。忌打碎器物、丧家拜年、吵架骂人、请医生、迁居和糊窗槅、更换和洗涤衣被。

正月十二为搭棚灯日。从这天始,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节准备工作。捏老鼠嘴,寓意新年没有老鼠,丰收丰产,人们安居乐业,人丁兴旺。搭建灯棚,祈求幸福和光明。点丁,寓意添人进口,人财两旺。烤柏火,寓意喜庆吉祥。忌动剪刀、乱扔粮食。

正月十三为阎王忌、豆腐节。吃鸡蛋,象征财源滚滚,财源广进。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吃豆腐,寓意人人有福,接福纳福,福气满满,幸福美满。忌出行、口(言多必失)。

正月十四为试灯日。试灯和拜娘娘,为花灯会做好准备。试花灯,吃元宵,吃汤圆,寓意家人团团圆圆,圆圆满满,阖家团圆。忌出嫁女回娘家。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寓意阖家幸福,团团圆圆。吃元宵,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舞狮子,逐鼠,送灯,迎紫姑,走百病,偷菜。忌杀生、洗头、大门放破鞋、借钱、说脏话或晦气话。

正月十六,承正月之俗,启春耕之季。走百病,出门庭,不让瘟神呆在自己家里,把“百病”全部丢在路上,没病没灾,身体健康。落灯吃面,“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新年红红火火;面条顺滑不断,寓意好日子连绵不断。忌串门、睡懒觉、吃剩饭菜。过完正月十六,才算真正过完年。

年俗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祖祭神活动。相传,中国古时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角尖,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便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村东头来一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她在她家住一晚,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遂上山躲避,老人坚持留下。当“年”兽闯进村肆虐时,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浑身颤栗,不敢向前。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从此,每年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在春节这一天载歌载舞,用欢声笑语迎接新年。春节前,离家在外的孩子都会归来,与家人吃年夜饭,和亲朋一同庆祝春节,一同迈入新年。

春节文化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中国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我们要切实感受到时间的更替、时代的进步和家庭的温暖,增进中华民族情感的聚合认同,增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沟通与理解,汇聚丰富的中华民族情感。

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现在,许多孩子对年俗并不了解,认为过年就是吃吃喝喝,外出逛逛。因此,跟大家分享一些年俗知识,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年俗课很有必要,让我们一起在过年的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

弘扬和传承年俗文化,摒弃年俗文化中过时的、不合理的部分,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就是要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革故鼎新的革新观念、厚德载物的宽容态度、“致中和”的处事方式的中华民族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冯永龙  潼关人民法院政工室主任)

责编:朱刚

编辑:严晓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