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镇安:“四个三”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镇安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街道,139个村、17个社区,总人口29.57万人。近年来,镇安县针对基层科协组织不强、科技人才不足、科技服务不佳、科普氛围不浓等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推行“四个三”工作机制,促进科学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统筹“三方力量”,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统筹科协组织力量。结合县科协换届,健全县镇村三级科协机构,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综(技)站长(主任)“三长”兼任科协副主席,特别是在县一级吸纳科技企业董事长、专业协会会长进入科协领导班子,在镇一级由党委副书记兼任科协主席,在村一级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科普协会会长,构建了以县级科协为重点、镇(街道)科协为纽带、村(社区)科普协会为延伸、企业科协和专业技术协会为补充的组织体系。目前,全县科协组织达到204个,其中,县级科协1个、镇(街道)科协15个、村(社区)科普协会156个、企业科协12个、专业技术协会20个,实现了“三农”领域科协组织全覆盖。

统筹专家团队力量。制定出台《促进乡村振兴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十条措施》《科技特派团管理服务办法》等制度,聚合“组团式”帮扶、科技特派员、产业专家顾问团、专家工作站等方面科技人才151人驻点兴农、入企兴业,重点围绕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一对一”帮扶、“点对点”服务。

统筹专业技术力量。坚持党委领导、行业管理、公开竞争、择优聘任,优化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医疗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岗位结构比例,加大培养选聘力度,全县聘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97人,占干部职工总数的60.9%,特别是农林水领域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由2018年的15%提高至30%,人员由52人增加至110人,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融合“三种方式”,精准乡村产业服务

“结对式”帮带培养。以国家科技特派团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为帮带主体,67名科技专家与21家科技型企业、62家专业合作社、4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开展茶叶、板栗、核桃、魔芋、食用菌、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产业科技服务、技能培训。同时,实行“国家科技特派团+县级农技专家+乡土技术人才”帮带模式,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讲解、示范服务、带动参与等方式,培养本土农业科技人才167人。

“靶向式”精准指导。推行“科技力量+行业部门+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服务模式,加强与科技特派团和科技特派员的供需对接,形成栽培技术、科学管理、储藏保鲜、精深加工等37项技术服务目录,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指导536场次、技术培训2566人次,引进新品种16个,推广新技术18项,解决技术难题132个。

“点菜式”技术攻关。与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魔芋、板栗、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研发中心8个,研发生产魔鑫王、甘栗仁、香菇酱等新产品152种,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家。特别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的省级板栗试验示范站、板栗溯源体系和板栗GAP示范基地,研发“板栗花驱蚊花露水”等产品,培育13个板栗新品种、3个板栗良种,建成良种示范基地10万亩,亩均增产50公斤、增收400元,有效攻克板栗高效生产及优良品种栽培等技术难题。

搭建“三个平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搭建科普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旅游景区、生态公园、科技企业、中小学校、科技场馆等优势资源,采取以奖代补、共建共享的方式,先后建成5个国省市县科普(技)馆、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8个县级科普教育基地、20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常态化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年均科普受众达到10万人以上。

搭建科普宣传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双线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五进协同”,建设科普画廊60处、科普宣传栏586个,“科普镇安”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信息1万多条,3511名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中国信息员常年活跃在科普宣传一线,构建了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众参与的“大科普”宣传体系。

搭建科普培训平台。重点开设“三个课堂”,提升科技培训实效。充分利用职教中心、农科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等平台开设“室内课堂”,培训农业技术骨干5200人、高素质职业农民855人;充分运用科普示范基地、科技小院、产业基地等平台开设“流动课堂”,培训实用技术人才7170人;充分运用“爱镇安”“镇安手机台”“科普镇安”APP、科技志愿者微信公众号、科普e站等平台开设“线上课堂”,受众达到20万人次。

强化“三项保障”,推动工作常态长效

强化经费保障。县级财政每年预算专项经费200万元,其中科普专项经费50万元,板栗、茶叶、食用菌三个专家站工作经费60万元,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工作经费90万元。同时,申报争取产业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科技专项等项目资金300万元,有力保障了科技服务工作需要。

强化服务保障。出台《关爱关怀援派干部人才三项机制》,全方位保障援派科技人才办公、食宿、出行需要,解决常驻援派人才住房25套,协调3个专家工作站办公、实验场所600平方米,去年“双节”开展慰问2轮70人次,7名省外科技特派员在我县开展工作均达50天以上,19名省内科技特派员均达100天以上。

强化组织保障。镇安县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深入开展科普示范活动,累计创建科普示范镇5个、示范村(社区)18个、示范家庭150户,去年表彰科普先进集体30个、先进个人30名,有效激发了全民参与科普工作热情。特别是围绕“组团式”帮扶工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县委专职副书记任党委书记的临时党委,建立一个援派帮扶团队、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牵头部门联络、一支本土专家配合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周一沟通、半月一报告、一月一碰头、一季一召集,有力推动“组团式”帮扶走深走实。(供稿:镇安县乡村振兴局)

责编:张颖

编辑:吴帆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