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旬阳市吕河镇:让“上访户”变道走上致富路

走进旬阳市吕河镇瓦房坡村,一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烟田映入眼帘,这正是老“上访户”刘在荣种植的,曾经是老“上访户”的他,如今生活越过越好,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通过镇村干部对他做思想工作,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今年60岁的刘在荣,是土生土长的瓦房坡村人,1987年,刘在荣因为一场“误会”开始上访,漫漫上访路,走了近20年,刘在荣为自己执着于上访,耽误了大好时光而后悔不已。

刘在荣此人可谓是瓦房坡村的“知名”人士,以前隔三差五的去镇上、市里上访,针对刘在荣反映的问题,镇村干部多次到他家走访、核实情况、协调多方研究解决问题办法,与他拉家常、问冷暖,经过多次的接访交流,既在生活上真心关怀,也在思想上进行开导,更在致富出路上出谋划策,最终以真心感动了他。看到周边的群众都通过勤劳致富,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自己常年奔波在上访的路上,回头看看,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生活还没有得到一点改善,痛定思痛的他,决定从头开始。

“这还是昔日的刘在荣嘛?”村民们难以置信,上访户“下岗了”,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刘在荣开始不等不靠、吃苦耐劳,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追上了村上产业的致富队伍。如今的他,在吕河镇瓦房坡村和谐文明乡风的影响下,大有进步、大有作为,村里人说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一心扑在烟地里想着如何种好烟、挣好钱,现在已经成了瓦房坡的烟草种植大户。

现在走进刘在荣家的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他那三个镇村帮忙修建的“值钱”的大件—烤炉,刘在荣发展烟草这件事还得从2006年说起,那一年,刘在荣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开始发展烤烟产业,由最初的15亩发展到今年的60余亩,随着刘在荣的烟草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大,烤炉也不够用了,瓦房坡村四组的种烟大户刘治灯听说到此事后,为了鼓励支持刘在荣持续发展产业,自发为他捐赠一台烤炉。“看到他从‘上访户’到现在成了‘上进户’,不仅他自己做出了改变,也对村上做出了贡献,在我们村也算是种烟大户了,我想支持一下他的发展,希望这个烤炉能够帮他一点小忙。”

同时针对他在发展烟草的过程中反映的道路运输难,镇村积极帮助,今年修建了一公里产业路,不仅方便了他发展产业,也方便了瓦房坡村村民的出行。

在他屋内,分烟、挑烟、拣烟、捆烟…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今年他共种植了60余亩烤烟,还请了十余名村民给他帮忙,据他介绍,请的挑烟工人一天按照工作量发工资,大概为120元一天,捆烟加上帮忙做饭一天100元,在他这样的模式下,解决了村内10余名劳动力,每年能够收入十多万,给工人发完工资,他的纯利润能够达到6万多元。

“只有脚踏实地的劳动,才能过上舒心的日子啊,以前我研究上访的条文,现在我研究国家的好政策,特别是咱们吕河镇在烟草种植方面的好政策,我得抓住这些好政策,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交谈的过程中,他一直念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也非常感谢刘治灯给我捐的烤炉,今后,我要继续坚持发展产业,种植更大规模的烟草,趁着党的好政策,不仅要把自己的生活质量彻底改变,还要带着附近的村民一起加油干,一起过上好日子。

刘在荣从上访路走上致富路,从上访专业户变成种烟大户,他的转型是吕河镇在基层社会治理当中构建“两亲”关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路上的一个成功案例,通过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获得了当事人的十分满意和群众的一致好评。(陈卫斌 汪甲琪)

责编:朱刚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