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洋县公安局积极践行“派出所主防”理念,聚焦基层基础,不断做实主动警务,做精预防警务,做细身边警务,着力提升基层一线工作效能,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安治理新质战斗力,筑牢派出所主防警务根基,奋力书写平安稳定新“答卷”。
“四下基层” 解忧一线
今年的全县公安工作会,要求全警靠前一步、担当作为,进一步聚力深推“四下基层”千警进万家暖心送平安主题实践活动,要形成以机关警力下沉实现力量融合为基础,以深化村(社区)警务实现显性隐性矛盾纠纷排查并化解为重点的紧密型警民共建共治共享平安体系建设格局。
县局出台《机关民警下沉包村工作十条措施》,组织机关民警每周下沉派出所包联村(社区),编制并印发《下沉民警工作纪实簿》《下沉民警工作手册》,下沉民警和社区民警共同参与人口管理、留守老人儿童关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风险隐患及重点区域整治等工作。
今年2月,华阳镇刘某与邻居范某因地界纠纷再次发生口角,因原始资料缺失,双方仅凭记忆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使得积怨久未化解。民警在“驻村日”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汇报并通过“八长”研判会,与镇村、司法等多部门共同协商化解方案。
3月4日,调解组根据双方诉求,通过实地勘察,对地界进行了重新划分,新的划分方案得到了刘某和范某的认可,双方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
“其实两方都挺通情达理的,就是一直没有明确的划分方案,便互不相让。坐在一起把话说开了,就好了。”参与本次调解的民警说道。
机关警力的有效下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压力,不仅推动了矛盾纠纷联调化解、定期回访机制的落地落实,也通过“换位、补位、到位”让服务永“不缺位”,联动塑造了更加“安全+亲和”的警民关系,实现了派出所工作提质增效。
数智赋能 联建共治
强化警务协作,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机制,洋县公安局不断做实“主动型”数智赋能支撑,力争以最快反应、最全资源、最强手段,为基层民警办案提供全天候数据支撑。
3月11日下午,茅坪派出所民警照常在路面开展查控勤务,一辆行驶轨迹可疑的小轿车引起了民警警觉,遂依法对该车辆进行盘查。
发现驾驶员系无证驾驶且该机动车属被盗嫌疑车辆后,民警立即向派出所和县局指挥中心汇报,通过合成作战,仅三个小时,参与盗窃的其他3名嫌疑人均被成功抓获。
在“数据赋能”等先进手段的支撑下,刑侦大队先后成功抓获被上网追逃的历年逃犯郭某和张某,破获13棵柏树被盗伐案和1起婚恋诈骗案。
做实数智赋能,实现联建共治,贯通县局、所队、一线民警三级联动,“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的警务新形态正在案件侦办、基础管控、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派出所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如何通过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给予更多支撑,做好上下联动,加快形成公安新质战斗力?
县局在实战中总结经验,通过小微警情、小事小案不断论证并打磨相关机制,并为基层所队配备40部4G执法记录仪,实现了现场指挥可视化,确保后台精准调度、前线从容应战。目前,已先后为案事件提供后台支持268次,协助寻回走失人员46人,赋能实战成效显著。
巡防“提档” 平安“升级”
巡逻防控理念从警情主导向主防警务转变以来,洋县公安局各派出所把警情从现场的处置转向前端的防控,最大限度防范了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提升了辖区的安全韧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队伍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磨子桥派出所救助迷路老人,帮助群众找回遗失在ATM机上的钱包,纸坊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摩托车被盗案,戚氏派出所和槐树关派出所联动,找到逃学迷路孩子并将其安全送回……每一起“暖心警务”的背后,都是指挥调度有力、智慧巡处一体、联动警务协作的有益探索。
县局各派出所牢固树立“一个口子”理念,16名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专职民警对指令、任务和事件不只是简单的直接下发,而是将工作任务研判分析后,分类推送,确保接收指令的民警目标明确,行动有抓手。
如果说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是“最强大脑”,那么,社会面巡防是基层警务的“最快手脚”。
为确保街面上的交通、求助等突发案事件始终处于全科受理的状态,洋州派出所积极融合巡特警、交警为巡处防力量,探索“人员密集部位重点布防、城区街道机动巡防、接处警动中备勤”的模式,落实城区5条必巡线、23个必巡点,保证了街面巡防从“各自为战”向“整体作战”转变,从“警情导巡”向“风险导巡”转变,实现了“即时管事”,确保了突发警情处置更全能更快捷,守牢了“1、3、5”分钟快反控制圈。
与此同时,16个派出所积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协同联动,全天候开展治安巡逻、防范宣传、矛盾调解、救助服务等警务活动,有效疏通辖区治安治理的神经末梢,不断推动新质战斗力在基层警务一线落地生根,为合力打造更加平安稳定的辖区治安环境注入新动能。(来源:汉中公安)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