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岚皋县检察院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打造“党建引领 守望正义”党建品牌为抓手,持续深化“五化”党建工作模式,实践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引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健全制度机制,突出政治发挥引领力
党建组织上下衔接。根据市院推行“五化”党建工作模式,持续细化举措,结合实际制定25项具体工作措施,将市院党组联系基层院延伸至基层党支部,定期向上级汇报党建工作,形成上下衔接、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格局。
规范提升党建阵地。坚持“六有”标准,建立标准化党员活动室,设置一部一品、检察之星、党员风采展示栏,建立简版院史墙、图书室和妇女之家、健康小屋,编印党建制度汇编,统一标准、专责管理、定期督导。
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在具体检察业务中强调党建引领,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具体业务办案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疫情期间,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树峰参加市院侦查的李某某职务犯罪办案团队,在办案一线成立临时党小组,仅用25天就立案侦查,后顺利提起公诉并判处有期徒刑,在办案一线形成“党员干部带骨干、党员骨干带党员干警、党员干警带非党员干警”的辐射带动效应。
打造党建品牌,同频共振扩大影响力
实践“五化”党建工作模式,以“突出党建引领 彰显检察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岚皋检察“党建引领 守望正义”党建品牌,院党支部引导各党小组开展“一部一品”创建活动,多项业务、队伍建设创新做法被市级以上机关转发推广。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红色检察基因”为主题,因地制宜打造肩挑法治“金扁担”、手启公益“金钥匙”、足立民生“金口碑”、心系清廉“金品质”、身沐党性“金光辉”的“五金”岚检文化机关,形成“一楼一主题,一层一特色”的党建与业务宣传新阵地,让党员干警在党建文化中增强党性,在检察文化中涵养情怀,在主题教育中推动发展。
以“政治生日”“三原书屋”为载体,组织开展“强理论、提素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见证初心之旅、追寻红色记忆”等系列实践活动,敦促每位党员干警唤醒初心、践行使命,以提高党员干警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进一步增强全院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检察事业全面协调充分发展。院党支部被县委连续评为“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在全县“一支部一品牌”擂台赛中荣获一等奖,工作经验被《检察日报》《陕西日报》刊载,被中国新闻网、陕西政法网转发。
党建业务融合,统筹兼顾增强战斗力
秉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理念,坚持党建与业务一体谋划、一体部署。找准切入点。岚皋县委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为聚力建设和美岚皋提供法治保障的工作措施》,院党组制定实施《关于推行“五化”党建模式 推进“三有”争创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一体推进党建与业务同步开展。
找准发力点。以部门为单位设置党小组,部门负责人就是党小组长,严格落实政治业务融合工作责任,将政治学习纳入部室年度学习计划,探索“党建+专项工作”模式,促进理论武装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
找准落脚点。以党建助推检察业务提质增效为落脚点,近三年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与县乡村振兴局联合制定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办法,对32名符合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发放救助金15.4万元;在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中,通过支持起诉、检察建议等方式,累计协助70余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劳动报酬300余万元。通过党建引领、业务发力,切实将院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司法办案一线,实现党建与业务“双推动、双融合”,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优秀单位”“全市检察机关人民满意先进集体”。
突出考评导向,高标定位激发能动力
注重在构建政治业务融合评价体系中,实际评判思想体系想的是否对标,话语体系说的是否共赢,行为体系干的是否有力。建立党建目标量化考核机制,除业务工作考核外,在年度考核中对各党小组、党员个人在落实党建工作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突出表现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底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依托省院“优秀办案团队”“优秀办案检察官”和市院“优秀检察官”评选平台,树起干事正导向,激发干警正能量,实现了“把干警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的先进分子”工作目标。
2022年以来,选拔出5名青年党员干警担任中层副职,平均年龄35岁,激发“90后”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干劲,组建以青年干警为主的“党员突击队”,促使青年干警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办案能手放到重点岗位,着力培育党员先锋,3名干警分别被市院评为“优秀公诉人”“十佳岗位能手”“调研工作先进个人”,1名干警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张树峰被最高检荣记“个人一等功”、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赵凡)
责编:张颖
编辑:鄢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