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开学季,家长总会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操心,想通过“特殊途径”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殊不知,家长忙着开学,骗子忙着“开工”。
“我想让娃上个好学校,但是我没有熟人也不好找关系就比较发愁,后来在闲聊中李某说他认识人,事情包在他身上。”被害人王某讲到。闲聊中,犯罪嫌疑人李某询问了王某孩子的情况,得知小孩成绩一般,想要去某中学就读,表示自己有关系可以办理入学相关事宜,只不过需要王某支付3万元的“打点费”。王某听到李某“有关系”可以办理入学便添加了李某的联系方式,对其深信不疑,并将准备好的3万元交给了李某。交钱之后,王某每隔几天便联系李某询问办理入学的情况,起初,李某以各种理由一拖再拖,直到临近开学王某都没有等到李某所谓的的入学通知书。随后王某发现用来给孩子“跑关系”的3万元拿不回来,孩子上学也没有着落,李某也联系不上了,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发后经李某供述,其诈骗所得的3万元已被自己用于日常花销,全部挥霍一空。
李某平时无所事事,没有经济来源,缺钱花。据其供述,他并没有所谓的在教育部门的关系。当问及是否真的有能力帮忙办理入学时,李某回答的很干脆“办不了。”那么,他是如何诈骗得手的呢?正是利用了家长急于让孩子入学,却苦于“无门路”的心理。
李某抓住家长着急的心理实施诈骗,第一步以所谓的认识领导树立权威;第二步是热心帮助,制造在帮忙疏通关系的假象,然后告知家长名额有限,但是他能办好,突破家长心理防线,获取信任;第三步明码标价,使家长卸下心理负担,让家长认为给孩子花钱是超值的“投资”。
检察官提醒:“入学难”一直是许多家长的心病,日渐饱和的优质教育资源,让“起跑线竞争”愈加激烈。个别不法分子趁机打着“有关系”“有熟人”“有能力”的幌子,谎称能够帮忙解决入学问题,而一旦钱款到账,又会相继出现各种“不可抗”因素导致入学失败或者需要更多的打点费用推进。家长与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轻信“门路”,多关注官方招生入学公告,详细了解学校招生入学政策,通过合法途径阳光入学。(党艳丽 杨茹昱)
责编:张颖
编辑:肖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