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改革创新

铜川市新区文家明德小学:同课异构凝智慧 共思共行共成长

为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本学期,铜川市新区文家明德小学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共二十余名语文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课堂展风采  教法各千秋

王莹老师执教的《四个太阳》一课,以新颖有趣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黑板板书色彩明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朗诵法、随文识字、生字卡片识字,将语文学习综合素养的教学落到实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

IMG_257

李洁老师执教的《四个太阳》一课中,在导入时,出示后羿射日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提出问题,有一个小朋友要画四个太阳这是为什么?引起悬念,接下来进行字词讲解,运用加一加和猜字谜的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记住生字,更加主观的感受。

王梦妍老师执教的《四个太阳》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心愿”为人文主题,围绕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心愿,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心愿,编排了三篇课文。“我”根据四个季节不同的特征,为每个季节的太阳画上了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颜色,给世界万物带来了各种美好,表达了心中美好的愿望。王老师以“心愿”为设计主题,让学生说心愿,画心愿,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冯茹老师执教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首先让孩子们认识心字底、广字旁,会写“吃”字,再让孩子们提取关键信息,识读字卡,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事件,深层次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情感。

IMG_260

胡哲哲老师教学中借助毛主席的音频引入新课,以“吃”、“忘”、“井”为重点来介绍识记方法;利用随文识字的办法熟悉二类生字;用“摘桃子”、“小星星”来学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刘媚老师执教的《千人糕》,用一块普普通通的糕点把学生带入丰富的社会劳作中。刘老师先带着学生理清千人糕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继而以“千人”二字延伸拓展,由课内及课外,理解身边的物品得来不易,劳动不易、落实人文主题“关爱”二字。

文盈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三单元第二课《传统节日》。本课文老师关注学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李瑞平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传统节日》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易读易记。上课时教师先带领同学们玩了一个“看花灯”的识字游戏,请同学们站起来抢答,既巩固了字词,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课堂一开始就营造出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井晓娜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整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从题目积极导入,培养学生探索寓言的能力,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识字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是一堂扎实、充实、平实而又真实的语文课。

陈冠英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这节课主要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话题,分析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人物心理变化。由小故事得出按照规律办事情的大道理,寓言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节课增强了学生传统文化自信,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核心素养。

谭艳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一课,突出单元人文性主题,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读文章,探事件;读对话,品性格;看言行,探原因;对结局,悟道理;用道理,解烦恼。在读对话、品性格中,学生通过联系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特别的称呼,关注丰富的提示语,关注标点等说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并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在读中总结出不能轻视别人,正视自己,尊重他人的哲理。

张瑾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一课以任务群为导向,设置了四个小任务,学生一步步逐级增加难度研究国宝——赵州桥。授课中张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课堂上同学们不仅能回扣文本,还联系了生活实际理解,从而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从中体会我国悠久的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IMG_268

尚雯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主要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为主线重点品读,在体会雄伟时主要经过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体会,尤其是几个数字,在学生找出之后,让学生和我们的教室做比较,用真实的长度来体验赵州桥的雄伟,能够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都在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上体会到了赵州桥的气势,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最后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最终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郭英歌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古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郭老师教学环节紧凑,教法灵活多样,整堂课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尤其是最后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动画视频图时,郭老师的解说让这节课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楠老师在教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一课时,重整体感知,略字词教学;重学法迁移,轻品读析句;重学习能力提升,轻课文内容讲解。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填写资料卡梳理内容,并通过交流梳理结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初步感知古画的基础上,自主阅读课文,通过图画交流、抓关键词的方法感受画面内容和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写法,并以扮演解说员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拓展,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IMG_271

语文组高段

李银宁老师执教《海上日出》,本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环节。学习课文时,教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刘遥老师执教《海上日出》一课,本节课刘老师通过“复习导入,引入课题——赏晴天日出,寻景物之变——赏云天日出,品景物之奇——得妙笔之法,绘月出奇观”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田珂静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课堂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很好地走进毛主席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去感知伟人毛主席,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

盛兰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目标明确:回顾诗句,铺垫情感;精选关键词,提炼大意;填词造句,走进人物内心;反复诵读,体验共情;音乐助力,渲染气氛;及时练笔,学以致用!

郭旭老师执教的是《十五夜望月》一课。教学中,郭老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带学生直观感受古人过中秋节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了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感悟,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了解民风民俗、探究传统文化的本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景乐艺老师执教的《十五夜望月》教学中从对古诗的整体感知入手,抓朗读、知诗人、悟诗意、入意境、晓诗情,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落”字的缓慢的、冷清的、无声的美感。古诗配画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展示,学生们领悟了古诗词的魅力,受到了艺术的熏陶,相信他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张星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通过引导学生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人们的生活等三个方面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马克 吐温笔下“水城”的静谧与热闹,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李清莹老师执教《威尼斯的小艇》,李老师着重让学生从美文中受到美的熏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化身游客领略威尼斯风光,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课堂上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段欣老师执教的《猫》一课,在教学环节上,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直入重点,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感受老舍通过具体事例的写法,把猫的可爱描写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具体写猫性格时,老舍运用多种写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IMG_280

程永娟老师执教的《猫》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在学习本课时,程老师引领学生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寻找重点词语,体会猫的性格特点,从而理清文章脉络;再次,重点研读相关段落,感受语言的风趣亲切,揣摩猫的性格,体会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最后,聚焦写作方法,尝试运用。读写结合,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亚萍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腊八粥》课文通过人物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教师引导流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杨柳青老师执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这节课,杨老师主要以两个学习任务贯穿全课。引导学生去文章中感受八儿等粥的“急切”,透过细致地品读,感受文章的“趣味”。

总结反思  共促成长

在颁奖仪式上,李阿静副校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指出了各位老师的课堂亮点与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体地位真正的落实。

IMG_284

同课异构展风采,互学共研促提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为老师们在互相学习、共同提升方面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如何具体落实“双减”政策、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达到了“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效果。(供稿:铜川市新区文家明德小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