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改革创新

汉阴县人民法院:执前沟通显温情 自觉履行筑诚信

3月20日,汉阴县人民法院汉阳法庭成功化解一起跨省买卖合同纠纷。在法官多次耐心沟通下,身处两地的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庭支付货款,实现“云端解纷、案结事了”,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申请人赵某与被执行人张某因民间借贷引发纠纷,经法院调解由张某归还下欠借款。调解书生效后,张某依约履行了部分还款义务,但下欠最后4万元一直未履行,赵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承办法官并未直接采取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而是通过“执前督促”机制,连续3天与张某电话沟通,从失信后果、人情事理等多角度耐心劝导。

“如果进入强制执行,不仅会影响征信,还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司法拘留。”法官在电话中明确告知张某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同时针对张某的实际困难,建议其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争取申请人谅解。经过多轮沟通,张某最终认识到逃避履行义务的严重性,主动前往法院当场转账支付全部欠款。赵某收到款项后感慨道:“本以为要耗上大半年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法官说法

执行不是目的,兑现权益才是根本。通过“执前督促”的方式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既能降低执行成本,又能减少当事人对抗情绪。尤其在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案件中,通过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迟延履行利息规则,往往能促使被执行人理性权衡利弊。建议当事人积极履行生效裁判,切莫因小失大损害自身信用。(俞小华)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