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汉阴县人民法院汉阳法庭成功化解一起跨省买卖合同纠纷。在法官多次耐心沟通下,身处两地的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庭支付货款,实现“云端解纷、案结事了”,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申请人赵某与被执行人张某因民间借贷引发纠纷,经法院调解由张某归还下欠借款。调解书生效后,张某依约履行了部分还款义务,但下欠最后4万元一直未履行,赵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承办法官并未直接采取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而是通过“执前督促”机制,连续3天与张某电话沟通,从失信后果、人情事理等多角度耐心劝导。
“如果进入强制执行,不仅会影响征信,还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司法拘留。”法官在电话中明确告知张某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同时针对张某的实际困难,建议其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争取申请人谅解。经过多轮沟通,张某最终认识到逃避履行义务的严重性,主动前往法院当场转账支付全部欠款。赵某收到款项后感慨道:“本以为要耗上大半年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法官说法
执行不是目的,兑现权益才是根本。通过“执前督促”的方式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既能降低执行成本,又能减少当事人对抗情绪。尤其在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案件中,通过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迟延履行利息规则,往往能促使被执行人理性权衡利弊。建议当事人积极履行生效裁判,切莫因小失大损害自身信用。(俞小华)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