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就业援助招聘会,一次次岗位送到家门口、一批又一批“点对点”一站式送人直达企业,一轮轮就业创业培训如火如荼开展……
春节过后,迎来招聘求职高峰。汉中市人社部门推出分行业、多领域、高频次的“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全力做好稳就业扩就业,开启人社工作“狂飙”模式。截至2月28日,该市共举办“春风行动”各类招聘会126场次,组织2059户用人单位参加招聘。其中,汉中本地企业1537户,征集发布就业岗位12.9万余个,本地岗位4.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中汉中本地就业6350人,占53%。帮助216户重点企业解决用工2043人次。累计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89.66万人。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帮助22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通过组织务工专列6列、专车58辆“点对点”输送7114人。开展技能培训7326人,培训后入职就业3304人。
就业何必去他乡,家乡就是好地方。3月1日,走进陕西德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王坤,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正在编制数控加工程序。CAD绘图、三维建模、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为新入职的一名工艺员,这都是王坤需要掌握的技术。虽然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但对于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王坤来说,他学的很认真细致。“这份工作我很满意。无论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与职业前景,都是我想要的。试用期我的工资待遇在4千—5千左右,我家住在汉台区武乡镇,父母希望我能在家附近工作,我也想留在父母身边。”
“我们招聘的主要岗位有钣金工、工艺员、磨工等,对于熟练程度和学历要求比较高,今年通过招聘会成功入职的几名技术人员我们很满意。”企业负责人表示。
而让企业和求职者双方岗位对接、精准匹配成功的,正是2月1日—3日在汉台区天汉楼广场举办的那场“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招聘会。活动现场组织了500多家汉中本地企业参与,其中“3552”产业企业380家、航空类企业20家、创业孵化基地10家。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优质岗位最多的一次现场招聘活动。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为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提供一个双向奔赴的选择机会,不仅为企业解决“招聘、引才”难题,也为广大待业人员解决“求职、就业”难题。
从2023年招聘现场可以看出,与往年相比,本地岗位的数量显著增加。从专业工种看,包括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电子信息、航空产业、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涉及100多个专业工种。从企业用工需求规模看,工业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大于普工,商贸流通和农业企业主要缺普工。从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看,80%左右的岗位月薪在2500元—4000元,要求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月薪在6000元以上;江苏南通企业提供的岗位月薪在4500—8000元,部分技术岗位年薪在10万元以上。从求职者对就业岗位的选择来看,技术岗位热度明显升温,生物医药、机械加工、电子装配等“硬核”岗位简历投递量增加。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解决好群众就业增收问题被列入今年汉中市的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建成创业孵化基地80个,扶持创业实体2500个。开展技能培训3.5万人次以上,提供本地就业岗位10万个,让群众就业有岗位、收入有保障。”
如何保障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国各地都在争先恐后抢育人才,汉中市对于人才引育工作又该如何做到?在推进劳务输出的同时,如何统筹协调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
就业技能培训促增收。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对人才引育需求迫在眉睫。近年来,该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强力推进,释放出更多的“家门口”岗位,带动和挖掘了当地等多劳动力就业。而越来越多回潮的“归雁”又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良性循环。“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就业何必去他乡,家乡就是好地方。”的就业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家门口工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劳动者的就业新选择。
2月15日,留坝县“四个一百工程”第三期民宿管家培训开班,40名有创业意愿的群众参加了培训。为期20天的培训,内容包括围绕提升当地特色菜品质量、服务水平等,开展烹饪技能培训、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农家乐、民宿服务质量,增强接待能力。
通过技能培训的开展,让“新技能”变成“金饭碗”。民宿管家学员刘建红说:“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创业贷款,我想回到家乡把自家的老房屋改造一下,创业再辛苦也比打工强。”民宿管家学员余世芹说:“在外打工也不容易,现在留坝旅游发展的这么好,就打算自己回来做民宿。昨天学习了接人待物,说话的技巧等等,经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收获很多。”
除了留坝县民宿管家培训,南郑区也及时准确把握经济脉搏,挖掘资源潜力,开展了“油菜花节前培训,共赴花海”的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旨在全面提升全县旅游服务水平和特色旅游品牌形象,拓宽稳岗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路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和各县区开展的“花式培训”相比,略阳县举办的首届电工、焊工专业技能大赛也闪亮登场。在比赛现场,焊机轰鸣、火光四射,20名电工、焊工技能选手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和精湛的技艺激烈角逐。“通过举办技能大赛,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职业技能、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略阳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徐建平说。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该市不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汉中”行动,制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调整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办学专业,加快组建技工教育联盟,筹建公共实训基地,打造汉中技工教育品牌。
创新人才引育机制 强化人才第一资源。
该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拓岗就业工程,即:延伸产业链条吸纳一批、新建产业项目创造一批、对接园区企业开发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益公共岗位安置一批,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实施高校毕业生融入计划,落实“1311”精准服务,吸纳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8000人以上,力争1万人,来汉人才流失率控制在10%以下。突出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实施转移就业提质工程,确保农村转移就业94万人以上。
精准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建立完善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机制,开展未就业大龄青年、多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摸排,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500人。落实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群众就业支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不低于6.7万人。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加大创业促就业力度。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提升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等载体建设质量,创建复转军人创业基地、专区,全市累计建成县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80家以上,全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6亿元,新培育创建信用村20个,带动就业2万人。
破解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运用“线上+线下”等招聘方式,持续开展“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系列活动。加强本地就业政策宣传和对接服务,引导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汉入企就业。深化“政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校企直通车”服务,发挥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公司职介、培训作用,园区和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帮助企业招聘培训更多人才。
建立就业信息精准监测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完善镇村就业信息系统,建立用工信息调查发布机制,提高就业精准化服务水平。建设“就业在汉中”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建好城镇就业人员、企业缺工岗位、本地未就业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四个信息库”,动态掌握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和未就业人员信息,做好跟踪服务。
汉中市人社局局长李本福介绍。“我们将保持好就业优先、民生为本、人才为基、和谐为要的战略定力,充分认识新时期人社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因时因势调整策略、完善思路,科学谋划好人社工作,助力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供稿:汉中市人社局)
责编:朱刚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