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改革创新

汉中市人社局:从劳务输出到引凤还巢

“让群众就业有岗位、收入有保障。”解决好群众就业增收问题被列入今年汉中市的十项民生实事之一。

精准搭建平台 实现多渠道就业增收

春季是招聘的窗口期,更是就业的黄金期。

“我是在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找到的这份工作。今年,本地岗位很多,专业工种也很多样。这份工作无论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与职业前景,我都很满意。父母希望我能在家附近工作,我也想留在父母身边。”3月8日,走进陕西德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王坤,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正在编制数控加工程序。CAD绘图、三维建模、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为新入职的一名工艺员,这都是王坤需要掌握的技术。

换着以往,像王坤这样的高校毕业生可能会选择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待遇更高的岗位。但随着汉中市政府倡导“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活动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及未就业群体求职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今天建筑工地与我签约了,我想留在这里工作。离家近,又可以照顾家里。”参加完煜宏技能培训学校组织开展的焊工培训班学员刘呈谓说。60多名参训学员结业当天与汉中本地多家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

今年以来,汉中市人社部门推出项目专场、行业专场和企业专场等多领域、高频次的“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依托智慧招聘大厅、零工市场、就业驿站和直播带岗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同时,精准打造“靶向式”就业培训新模式,不断提高劳动者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培训+招聘”的方式让参训学员结业即就业。让劳动者用一技之长撬开就业之门。

陕西省汉中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向市外输出劳务63万人。2022年该市累计转移就业94.8万人,创经济收入252亿元,年人均创收2.66万元。劳务经济收入约占全市GDP的16%。其中省外转移就业约占48%,省外务工地主要分布在以广东、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以江苏、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主的京津冀地区。

每年春节过后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像候鸟一样奔赴各地,跨省务工大潮构成流动中国的一道独特风景。

2月8日,对于汉中籍外出务工人员高旭来说,下车后面对的不再是让人茫然而拥挤的火车站——而是汉中与南通双方人社系统早已对接好的工作岗位,只等人来,直达企业。

显示,春节期间,省外务工人员返乡率高达75%。春节后全国铁路、公路运力紧张。为了减轻外出务工人员“一票难求”的压力,我市在节前就开始与务工人员主要分布的浙江、广州、上海等劳务输入地企业精准对接服务,提前部署更多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返岗专车、专列。打通出行“最先一公里”和返岗“最后一公里”。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赵斌介绍:“我们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帮助广大群众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增收。确保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招聘、时时有服务。实现了一季度重点群体就业90万人以上,以新春开门红推动全年高开稳走。”

截至3月底,汉中市共举办“春风行动”各类招聘会182场次,征集发布就业岗位14.89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近1.25万人。其中,汉中本地岗位5.8万个,就业意向在汉中本地7452人,占比达59.7%。帮助324户重点企业解决用工2571人次。积极实施就业援助,重点帮扶95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市累计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95万余人,通过组织务工专列6列和专车79辆“点对点”输送7657人。

劳务输出趋势变化 曾经“送出去”现在“留下来”

“企业将加大培养力度,让年轻人都能留下来。我们招聘的主要岗位有钣金工、工艺员、磨工等,对于熟练程度和学历专业要求比较高,今年通过招聘会成功入职的几名技术人员我们都很满意。”我市“3552”产业企业负责人表示。

留住人就是稳住订单。企业求贤若渴,政府更是如此。这种用人紧迫感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适龄劳动人口也在减少。就汉中而言,60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4.3%,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全省其他地区更早到来。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至2020年,汉中市常住人口由342.62万减少至321.15万,10年净减少20.47万;劳动力由209万减少至152万,净减少57万。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本地富裕劳动力不多。

“两会”期间,就“如何留住人才”问题被代表委员们多次提及。

“汉中人都出去了,谁来发展经济?我们的企业需要花大价钱从上海、北京聘请老师来带徒弟,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却去了外地。”政协委员张永清在我市召开的“政校企”三方联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

作为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市如何做好人才引育工作?在推进劳务输出的同时,如何统筹协调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

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对人才引育需求迫在眉睫。

“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找到好工作。我有相关工作经验,干起来得心应手。”刚刚入职城固县锐杰电子有限公司的何玉琴近期有了新的身份——生产管理员。几年来,技工院校毕业的她辗转广州几家公司从事装配加工业工作。而今年回乡过年的一次机会,改变了她的择业观。

与何玉琴一同受邀参加“进企业看变化做贡献”系列活动的还有城固县17个镇(街道)500余名外出务工返乡回城人员代表。

“活动反响很大。亲眼见证家乡变化,很多人愿意留下来。城固县陕物流、锐杰电子等县内企业新增用工387人。”城固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晓光介绍。今年年初,城固县创新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安排,组织外出务工返乡回城人员“进企业看变化做贡献”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家乡变化、支持家乡发展、共享家乡发展成果,动员和引导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汉中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五个一批”拓岗就业工程。即:延伸产业链条吸纳一批、新建产业项目创造一批、对接园区企业开发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益公共岗位安置一批,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此外,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强化人才第一资源。“我们树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大人才观,围绕建设陕甘川渝毗邻区域人才聚集高地,培育引进更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本福说。

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吸纳、培育产业工人。有的企业建立了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通过不断提高薪资待遇、改善用工环境等措施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岗位黏性。

曾经,“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再到“高质量充分就业”。从“脱贫”到“增收”,富起来的不止是群众的口袋,更彰显出汉中市委市政府扩就业保增长的信心与决心。曾经,“送出去”现在“留下来”,转变的不止是观念,劳务输出趋势发生转变折射出汉中这些年的发展巨变。

或许在未来,市外劳务输出依然是我市大部分群众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伴随着汉中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强力推进,释放出更多的“家门口”岗位,带动和挖掘当地更多劳动力就业。越来越多回潮的“归雁”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良性循环。“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就业何必去他乡,家乡就是好地方”的就业图景在天汉大地徐徐展开。

把握发展机遇“留下来”还要“引进来”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无论是花经济、茶经济,汉中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

“最近散客明显增加了许多。酒店的零餐收入比平时高出几倍。参加了南郑区举办的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后,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尤其在礼仪规范和食品卫生安全上更加注重。”位于南郑区周家坪汉城叁号总经理张莲说。

三月的汉中,油菜花盛开“火”了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随着18日我市启动的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同时举办的还有2023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新时代汉中发展机遇清单》的发布,集中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800.01亿元……

一大批优项目、大项目纷纷签约落户,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城固光电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位于城固县三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总投资20亿元,可年产600万片3D显示玻璃盖板,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就近解决1000余人就业。

“目前已有15家创业实体签约入园孵化。我们利用留坝县的红色旅游资源,统一“打包”当地居民闲置门面房、废旧厂房等低效资源资产,发展农产品加工、餐饮、文旅等业态。打造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产业集群。”3月22日,全市首家群众首创孵化园在我市留坝县江口镇揭牌开园,在开园仪式上,“红色江口”群众首创孵化园负责人梁乾介绍,后期还将不断扩大孵化空间,预计改造提升创业孵化空间2000平米,提供创业孵化工位30个,至少培育20人创业,辐射带动就近就业50人。

“为了培育壮大留坝县域特色产业规模,我们去年发放了民宿农家乐创业担保贷款89笔1710万元,种养殖业贷款59笔1060万元,带动更多农户自主创业就业。”留坝县就业创业中心主任蒋雪峰说。

近年来,该市重点围绕全市茶、药、菌、果、畜、渔6大主导产业,以“茶叶贷”“食用菌贷”“中药材贷”“民宿贷”等特色产品为切入点,探索其他细分产业贷款新产品,实现金融产品创新,解决担保难问题。为涉农企业及农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2022年,我市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39笔9.4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3.98%,发放贷款数量创历史最高,排全省第二。

企业加速生产,员工乐业安居,群众大胆创业创新,政府保障措施得力。现在的汉中,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是创业的“洼地”和“沃土”。现在的汉中,正乘浩荡春风,全力把握挑战与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供稿:汉中市人社局)

责编:朱刚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