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高质量发展

长武县巨家镇社会治理优秀网格员展评

长武县巨家镇按照县委“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求,根据网格员“四必须、三及时”工作职责,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立“日调度、周例会、月培训、月检查”的工作机制,组织全镇15名网格员扎实工作、认真履职,促进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高效落实。

为树立先进,引导全镇网格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打造一支能吃苦、善奉献、敢担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现对常家村常岁东、西王村常秀娥2名网格员优秀事迹予以刊发宣传,让我们一起为先进点赞,向榜样学习!

卷尺量尽岁月痕  金钥解开百家结——常家村常岁东

IMG_258

早春二月的晨雾还未散尽,常家村便民服务中心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村民老王攥着发黄的协议书冲进调解室,脖颈涨得通红:“常网格员,这事儿您得给评评理!”正在整理民情台账的常岁东立即起身,递过温热的白开水:“王叔别急,坐下慢慢说”。

这场延续二十三载的宅基地纠纷,始于世纪之初的特殊约定。2002年,村民老李将名下宅院部分地块作价万元转让给老王。二十年间,老王建房时悄然超出约定界址,又长期无偿使用邻接土地。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土地确权迫在眉睫,两位古稀老人因历史遗留问题各执一词,积怨日深。

常岁东深知“调解重在攻心”。他先顶着料峭春寒三度登门,在老李家听完了两代人关于这片土地的集体记忆;又陪老王在宅基地旁的老槐树下反复比照图纸,用卷尺丈量出岁月的褶皱。当泛黄的协议书与GPS定位数据产生厘米级误差时,这位“调解专家”创新采用“情感补偿+政策补位”双轨制,既算清二十载无偿使用的经济账,更细数邻里互助的温情账。

当两位老人颤抖着手在补充协议按下红指印时,阳光恰好穿过,为协议书镀上金边。

“乡亲们的安心,就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常岁东感慨道。自创“五心调解法”(耐心听、细心查、公心断、巧心劝、暖心访)的他,总能把法理情揉成解开千千结的金钥匙。

春风又绿古村落,宅基新界绘和谐。这场横跨廿载的纠纷化解,不仅续写了“六尺巷”的现代篇章,更见证了基层治理中”情理法”交融的智慧光芒。常岁东的调解笔记扉页上,“将心比心”四个大字墨迹犹新——这或许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田间地头最美的注脚。

IMG_261

深耕阡陌织密网  情系桑梓暖民心——西王村常秀娥

IMG_267

在西王村的阡陌巷尾,总能看到常秀娥忙碌的身影。这位70后网格员用脚步丈量责任,以真心联通民情,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村362户家庭的田间炕头。她的网格日志里记载着每户村民的“民生密码”:留守老人张大爷每周需要代购慢性病药物,养殖户李大哥家的饲料运输通道亟待硬化,村东头涝池护栏需要加固……三年来累计行走5000余公里,把网格打造成了民情直通的“传感器”。

清晨踏露巡查生产路设施,深夜冒雨转移地质灾害点群众,晌午顶着烈日调解土地纠纷,这些构成了常秀娥的工作日常。她的电动车储物箱里常备着三样“法宝”:政策宣传册、急救医药包、民情记录本。当五保户王阿婆家的屋顶漏雨,她连夜协调施工队;发现留守儿童小芳出现厌学情绪,她连续两周上门做思想工作。村民们说:“秀娥比自家人还上心,有事找秀娥准没错”。

“最让我欣慰的是村民从试探性的求助到真心实意的信赖。张大妈会特意送来手作韭菜盒子,李大爷雨天执意为我撑伞,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我深刻体会到:网格治理不是冰冷的数字管理,而是心与心的双向奔赴。我坚信,每一份细致入微的付出,都在编织着基层治理的幸福图景。”常秀娥这样说道。(供稿:长武县巨家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