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起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帮助一位支气管异物患者,成功实施了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患者张大爷,75岁,30余年前第3、4胸椎骨折,导致行走不便,现瘫痪。近日,患者以“间断性咳嗽咳痰30年,加重伴气短4个月”主诉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治疗效果良好。
9月18日,快要出院的张大爷在吃橘子时出现呛咳,随后,伴有明显胸闷、气短、剧烈咳嗽,查体示:胸廓对称呈桶状,双侧呼吸动度减弱,触觉双侧语颤减弱,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吸气相延长,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监测氧饱和度84%(吸氧状态下)。主治医师袁赛玲考虑患者误吸,在与科主任刘向文沟通讨论后,安排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下可见“右中间段支气管异物”。
呼吸内科团队一边向家属交代患者目前的病情及所要采取的治疗方法,征得同意,一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随后,医护团队在床旁为患者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20分钟后,异物顺利取出,患者胸闷消失,呼吸平稳,无咳嗽、咳痰。“感谢呼吸内科的医生护士救了我父亲的命。”术后患者家属连声道谢。
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其中80%~91.8%在5岁以下。老年人咽反射迟钝,也易发生误吸,若不及时取出可危及生命。异物种类以西瓜子、葵花子、花生米为最多,其他有铁钉、滚珠、针头、别针、瓶盖、气门芯帽、圆珠笔帽等呼吸道异物除少数存留于声门外,绝大多数落入气管和支气管,国内各家报道右支气管异物最多(42%~57%),依次为左支气管(23%~32%)、气管(4%~27%)、声门(3.7%~7.4%)。(王榕、师宝康)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