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

陈仓区卫健局:保护乳腺健康 远离“粉红杀手”

“别生气了,会有乳腺结节的,容易得乳腺癌”——当下,类似的观点在互联网盛行,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因此关注到了乳腺健康问题。乳腺癌虽然不是导致女性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但它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有着将近四分之一的癌症病例。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乳腺癌宣传日,提示人们关注乳腺健康,远离乳腺癌这个“粉红杀手”的威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原因会导致乳腺癌呢?”“乳腺癌症状有哪些呢?”“患癌后能运动吗?”“得了乳腺癌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点?”

IMG_256

容易生气是乳腺癌的病因吗?

乳腺癌的病因并非单一的,一些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患病,而月经初潮过早或自然绝经年龄推迟也是患癌的一大原因。此外,有研究表明,晚育、未育也会导致乳腺癌的可能性上升。在不少乳腺癌患者中发现,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和长期过量饮酒等会导致患乳腺癌。

除了保持日常的心态平和、心情舒畅,还需要重点关注有无家族病史,自身月经情况等原因。此外,如有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若有长期饮酒习惯,也需要定期体检,关注乳腺症状,如有不适,尽快就医。

乳房胀痛就是乳腺癌吗?

不少女性在月经前会胸部胀痛,仔细摸还会觉得有硬块,上网一搜,症状和乳腺癌类似,不免十分惊恐。乳房肿块或肿块感确实是乳腺癌的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乳房内部可触及的肿块或结节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乳腺癌,最好在月经结束后进行乳腺肿块的检查。如果还遇到这样的症状,应尽快由医生进行检查。

乳腺癌有时还会伴随着乳头溢液或出血,一旦发现乳头溢液,尤其是带有血迹的溢液,这就需要高度关注,及时就医,排除是否患癌。此外,如果乳房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出现异常的形状、大小、乳头内陷或皮肤外观变化,例如发生橘皮样改变、皮肤皱褶或皮肤红肿,都可能是潜在的症状。平时可以多关注乳房的外部症状,同时也可以关注锁骨和腋窝部位,是否会有肿胀疼痛等症状,每月可对乳腺进行自我的检查。

患癌后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点?

在诊断时,吸烟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死亡风险较不吸烟者高出2倍,非乳腺癌死亡风险高出4倍,建议乳腺癌患者应尽量避免吸烟、被动吸烟,吸烟的乳腺癌患者应及早戒烟。此外,现有证据已经确认乙醇摄入与多种癌症(如肝癌、咽癌、乳腺癌和大肠癌等)存在关联,已诊断为癌症的患者,患第二原发癌的风险增高。乙醇能够增高外周血雌激素浓度,理论上会提高乳腺癌复发风险。因此,乳腺癌患者应尽量避免酒精摄入。

此外,不少患者认为患癌后需要静养,日常运动除了走路外再无其他。其实患者诊断后更应避免静坐生活方式,尽快恢复诊断以前的日常体力活动,18岁至64岁的患者,每周都应该坚持至少150分钟即两个半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将运动时间大致分为每周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如果是高强度有氧运动,则以每周75分钟左右为佳。力量性训练(大肌群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锻炼时以10分钟为一组,最好保证每天都进行锻炼。如果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尽量按照以上推荐进行锻炼。

患癌后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大部分癌症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担心食物是否与所服药物相克、是否会影响身体恢复等等。以人体必需三大营养素为区分,为所有乳腺癌患者列出了一份“饮食指南”。

IMG_256

在蛋白质的摄取上,可以选用鱼、瘦肉、去皮的禽肉、蛋类、低脂和无脂的奶制品、坚果和豆类等食物,它们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可提供不饱和脂肪酸。豆类制品富含大豆异黄酮,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可以降低人体血液雌激素水平,具有预防乳腺癌的作用。可将大豆制品作为健康膳食的组成部分,适量摄入。

在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上,建议多食用富含基本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而糖和含糖饮料(软饮料和果汁饮料)会增加膳食中能量的摄入,导致体重增加,应限制摄入;且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生物活性植物素及膳食纤维,属于低能量密度食物,可以帮助保持健康的体重。如不能摄入新鲜水果,则建议选择配料表干净的纯果汁饮品。

乳腺癌发病率虽高,但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早期检测和治疗使许多患者有了更好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学会正确的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并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肿块或其他异常征兆是预防乳腺癌的关键。如已患乳腺癌,在日常护理中,除了常规治疗手段外,还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适度的锻炼。(供稿:陈仓区卫健局)

责编:杨拴明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