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意外事故导致的创伤已成为继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后的第四大死亡原因。为应对这一挑战,兴平市人民医院通过建设创伤中心,进一步优化创伤救治流程,提升救治能力,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全面的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率、降低致死率与致残率。
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公立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的号召,提高医院对急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兴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创伤中心建设。医院成立了“创伤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创伤中心由创伤外科牵头,联合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核心科室,共同承担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预检评估、急诊抢救、损伤控制及治疗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医院积极与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安红会医院及咸阳多家三级医院创伤救治领域的专家合作,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创伤救治水平,持续质量改进,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及优化制度流程,优化CT检查流程、清创缝合流程、输血流程等各项措施,缩短了创伤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同时定期举办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心包填塞穿刺术、骨盆外固定术等创伤处置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学习培训,强调“黄金一小时理念”,制定严重创伤救治时限流程图,严格按全流程推进,逐步实现从传统急救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病人不动医生动)的MDT多学科模式转变,逐步提高综合救治能力。
经过不懈努力,兴平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3月获批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2023年9月,创伤中心顺利通过了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验收,同年10月入选陕西省首批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创伤中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确保创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兴平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了严重创伤救治流程。实行多学科融合,打造急危重症救治链,建立了院前院内急救链接系统,2021年8月,医院成立了创伤中心MDT团队,涵盖多个临床科室,充分发挥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建立了各种流程规范,包括创伤中心分类检伤标准、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和预警标准等。针对涉及多个学科的严重多发伤、复合伤,医院构建了一体化的严重创伤救治流程,打通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实现了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急诊手术、重症监护一体化抢救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快捷的救治服务。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自身创伤救治体系不断优化完善的同时,创伤中心不断加强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与咸阳市3家三级医院、6家镇办卫生院签订了协作协议。以兴平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为中心,联合各医共体医院建设各级“创伤救治中心”,打造区域性创伤联合救治体系,将创伤救治落地到各个镇办,一张覆盖全市的创伤救治大网正在织就。通过向上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向下拓展基层辐射范围,医院努力提升区域创伤救治水平。同时,医院还举办了镇办卫生院急救能力培训,推广创伤救治理念和技能。
自创伤中心成立以来,医院通过紫云系统上报创伤患者20124人次,其中严重创伤1496人次,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达到90%以上。创伤中心的成立明显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理念和技能水平,重点质控指标持续改善,患者的漏诊率、死亡率及致残率显著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2024年,兴平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兴平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将继续通过实战训练、优化流程等各种方式,不断完善创伤救治体系,不断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和效率。同时,继续发挥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把创伤中心建设推向更高的台阶,筑牢区域内危、急、重症患者高效救治的生命防线。 (霍利君)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