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春雪悄然降临,让原本在回暖的春日渐渐变得寒意料峭。《黄帝内经》讲“春不早脱”,也就是春捂,不过春捂也有讲究,捂得太过又容易捂出内热来,气温的忽冷忽热给家长朋友在给孩子的穿衣也增添了些许的烦恼,那究竟是怎样的“春捂”才合适呢?蓝田县中医医院一篇文章给您讲清楚。
真正的春捂智慧在于培养孩子的环境适应力。 通过衣物形成的微气候环境,帮助孩子平稳度过日均温差超过10℃的早春时节。这种保护不是简单的”多穿”,而是建立动态的温度调节机制。 “洋葱穿衣法”应成为春季标配:纯棉吸汗内衣+开襟毛衣+防风外套的组合,能从容应对8-15℃的气温波动。温度穿衣公式:气温+衣物增温=26℃(每件薄棉衫约+1℃,毛衣+3℃,棉外套+5℃),让穿衣有据可依,切不可给孩子穿很多层。建议气温连续几天在15摄氏度以上,就不需要捂了。
中医理论中的”肺卫之气”与现代医学的免疫系统不谋而合。春季乍暖还寒时节,呼吸道黏膜在冷热交替中更易受损,给病原体可乘之机。
按照以上穿衣法则给予孩子保暖,能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正常运动,这种天然屏障的完整性对预防春季流感至关重要。(供稿:蓝田县中医医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