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流浪遇困人员杨某新在铜川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跨越300多公里的路途,顺利抵达安康老家。从街头救助到送医救治,再到安全护送返乡,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救助工作中,市救助管理站全力保障流浪遇困人员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爱心救助的暖心篇章。
3月2日,铜川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期间,王益区民政局和七一路街道办工作人员在街面联合巡查时,发现了露宿街头、衣着褴褛的杨某新。当时,他神志清醒,但衣食无着、行动非常不便,且情绪异常低落,对上前询问的工作人员充满了抵触,不愿沟通交流。工作人员深知情况紧急,没有丝毫耽搁,迅速联系了市救助管理站。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杨某新双脚脚趾冻伤,伤口感染,急需立刻治疗,但他态度固执,不愿接受救助。工作人员心急如焚,当务之急,便是说服杨某新接受救助。他们轮番上前,耐心解说救助政策,从救助目的到具体实施细节,再到能为他带来的切实帮助,无一遗漏。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长达一个半小时苦口婆心地劝说,杨某新终于同意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依据“先救治、后救助”原则,市救助站当即与合作医院取得联系,为其开通治疗“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其送医治疗。经医院详细检查,确诊杨某新为双足冻伤并坏疽,双足皮肤组织感染,需要马上手术。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当即签署了《医疗救助委托书》,妥善沟通协商安排杨某新的手术治疗和康复事宜。入院当晚,工作人员一刻也没停歇,一会儿帮着杨某新办理各项入院手续,一会儿又向医生仔细询问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一整晚都陪伴在杨某新身边。手术当天,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更是早早赶到医院,确认手术相关事宜,像“亲人”一样默默地守候在手术室外,直至手术顺利结束。
住院期间,铜川市救助站不仅安排了护工24小时悉心照料,还为他购置了衣物、被褥和生活用品。站上人员更是时刻牵挂着杨某新,隔三差五便前去医院探望,向医生了解他的治疗进展,考虑到他刚做完手术,身体正是恢复期,工作人员又为他送去牛奶、水果等营养品以及一副拐杖。每次探望,工作人员都会坐在杨某新病床边,陪他聊天,安抚他的情绪,宽慰他坚强面对。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杨某新被工作人员的爱心和真诚所打动,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主动和工作人员倾诉自己的过往经历,讲述那些四处漂泊的日子里,所遭遇的冷眼与困苦。杨某新说,是铜川市救助管理站的关心和帮助,让他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随着身体慢慢康复,杨某新脸上的阴霾逐渐散去,笑容多了起来。
为杨某新治病的同时,铜川市救助管理站积极与其老家安康市救助管理站联系,核查杨某新的身份信息,沟通协商护送返乡相关事宜。临别之际,工作人员再三嘱咐杨某新:“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生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加强身体锻炼,遇到啥困难,多和家人沟通商量,乐观坚强的面对,要相信党和政府,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就不会缺席!”
考虑到杨某新伤病初愈,且返乡路途遥远,4月10日,铜川市救助站精心组织了一支临时护送小组,选派三名业务精湛、富有爱心的工作人员,提前备好充足的食品和崭新的衣物,让他体面回家。一路上,护送人员时刻关注杨某新的伤口情况,不断叮嘱他按时服药,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杨某新感受到满满的关心。为表达谢意,送返乡后,杨某新的家人特意定制了一面“爱心化作及时雨、相依相助似亲人”的锦旗送给市救助站。
一直以来,铜川市救助管理站始终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救助、协同治理”机制,为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救助服务。在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后,快速响应,做到及时救助、绝不拖延。同时,积极与各方力量协同合作,构建起多部门联动的救助网络。与公安部门强化信息共享,提高寻亲效率;与卫生健康部门紧密配合,保障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与社区、街道办等基层组织加强协作,拓宽救助线索收集渠道。此外,铜川市救助管理站还注重救助服务的延伸与拓展,安全护送流浪乞讨人员顺利返乡,并对返乡后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跟踪回访,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防止再次流浪,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供稿:铜川市救助管理站)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