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句人们熟知的话,在旬阳市人民法院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中得到了深刻诠释。
【案情回顾】
2012年,刘某因故意伤害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并与张某、吴某承担100余万元的民事赔偿责任,其中张某需承担赔偿款30余万元。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通过网络查控和实地调查,未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被执行人刘某因承担刑事责任处于服刑当中,被执行人张某、吴某外出下落不明,执行法官尝试了各种执行措施,但执行工作依旧进展缓慢,一度陷入僵局。
【13年的接力执行】
此后的十几年里,执行法官对该案的执行从未中断,每一位接手的法官都会重新梳理案件线索,定期查控财产信息,且多次前往被执行人家中,向其家属释法明理,告知不履行赔偿义务的法律后果。同时,执行法官也积极与被害人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并持续关注被执行人的动态。
【终迎转机】
2025年初,转机悄然出现。被执行人张某主动与执行法官联系,请求与被害人家属和解。原来,被执行人张某近年一直在外地打拼,虽未与执行法官直接沟通过,其母亲却将执行法官多次前往其家中调查财产情况以及法官宣传的相关执行法律规定转告了张某,加之因法院采取的限制高消费等执行措施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张某越发明白逃避不是办法,主动承担责任才是正途。
得知张某有履行意愿,执行法官第一时间联系被害人家属并组织双方进行和解协商。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被执行人张某真诚地向被害人家属致歉,对自己多年来的逃避行为表示羞愧,承诺会努力筹集资金,以实际行动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被害人家属虽心中满是委屈与艰辛,但看到被执行人张某的诚恳态度,也愿意放下芥蒂,最终双方顺利达成和解协议,张某支付申请执行人家属赔偿款30万元。
这起长达13年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执行历程,承载的是正义的坚守,它不仅体现了法律的威严,更彰显了法律的教育引导和人文关怀。
13年的坚持,执行法官不抛弃,不放弃,用行动守护公平正义,这也是旬阳市法院全体执行干警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的生动写照。在执行工作中,他们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无论执行的道路多么艰难,都绝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 吕乐)、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